

上月,檢察長葉迅生於2023/2024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年度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過去的司法年度,侵犯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立案總數為201宗,較上一個司法年度的168宗有所上升,並呼籲社會各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制訂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的有效對策。誠然,近年電子通訊的發達增加了網絡世界的複雜性,未成年人透過網絡社交、聊天軟件等方式結識到侵害者的情況增多;同時,部分案件的受害人因思想尚未成熟、人生經驗不足,往往是受害人自願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增加了相關犯罪的隱蔽性,以上問題皆反映現時本澳在保障未成年人遠離性侵害的措施,仍然存在不足。
然而,為了“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路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國家已於今年九月下旬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旨在通過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內容,以及制定相關測評指標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質和安全使用意識。過去當局回覆本人和議員書面質詢時指出,現行《課框》及《基力》已於不同正規課程中呈現性教育及網絡素養內容,亦已提供系統性教材資源,供教學人員選用合適的教學資源開展性教育工作。但值得留意的是,根據過去民間調查指出,年青一代(調查對象為大專院校學生)大多對於本澳推行性教育的程度和水平表示一般,更有接近三成表示不足夠,部分受訪者更傾向於自行透過網上學習,因此在性知識方面存有不少誤區。從上反映,縱使在非高等教育階段形成具一定系統性的性教育體系,但隨著網絡科技發達,各種犯罪行為的推陳出新,過去碎片化的性教育模式已追不上新一代的需求。因此,有需要透過提升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素質,同時加強教育體系中的性教育工作,幫助未成年人擁有健康、正確的性觀念,以及提升遠離性侵害的意識。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因應當局表示《課框》及《基力》將作出調整,請問當局會否針對性地計劃提升現行性教育、網絡素養的教學質量,考慮參考國家出台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當中為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制定測評指標的做法,並在《基力》中加入符合本澳實際情況的性教育、網絡素養的測量標準?
2.請問當局除現有的教材和資源外,會否因應不同校部的發展,為學校及教師提供與時俱進的教學材料、人員培訓、課程指引等支援,以促進不同校本課程的整體性教育和網絡素養的編排和執行能達至一定水平,以及提升教師相關專業能力,確保上述教育工作更具系統性,以更好地應對社會環境的急速轉變的影響?
3.法律作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現時本澳透過多層面的法律範疇共築保障作用,但對於整體統合性,以及未成年人網絡使用保障方面仍較缺乏。請問未來當局會否參考前述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立法精神,考慮透過立法制定有關社會共治機制,加強兒童及青少年在使用網絡時的保護,防止他們遭受諸如誘騙、性侵害、欺凌等情況,全面從預防、打撃、跟進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