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本澳主要空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呈下降趨勢。不過,臭氧(O3)的平均濃度不降反升,部分空氣監測站檢測到的臭氧平均濃度增幅明顯,如氹仔一般性站2022年測到的臭氧平均濃度是1999年的約1.3倍。
臭氧已成為近年影響內地夏季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與微細懸浮粒子(PM2.5)一起被列為內地“藍天保衛戰”需要重點攻克的兩大污染。根據《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2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92個城市臭氧超標。以臭氧、PM2.5、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分別佔總超標天數的47.9%、36.9%、和15.2%。
為應對臭氧污染,《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亦指出,臭氧已成為影響澳門空氣質素優劣的主要因素,須予以重視及應對。
因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第一,根據《2022年澳門空氣質量監測統計報告》,氹仔一般性、路環一般性、九澳路邊等監測站臭氧的平均濃度通常較澳門高密度住宅區和氹仔高密度住宅區等監測站更高,且不符合標準天數亦更多。請問,當局是否分析過氹仔一般性、路環一般性及九澳路邊等監測站臭氧平均濃度更高的原因?針對有關情況,未來如何作出改善?
第二,控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控制臭氧及光化學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局早前表示正進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研究、監測及管制等相關工作。《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提出要提升澳門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監測能力,加設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進行日常監測的站點。請問,現時有關站點的建設情況如何?對於相關監測站點的佈局,當局有何規劃?
第三,汽車尾氣是導致臭氧污染的源頭之一。雖然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環保車使用,但本澳仍有相當數量的柴油車和汽油車。當局於2010年起在公共道路設立流動檢測點,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根據當局公佈的數據,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抽檢合格率較低,今年第二季,柴油貨車抽檢合格率僅為57.1%。即使綜合今年上半年數據,抽檢合格率也僅為66%。請問,當局會否加強與業界的溝通,督促其定期加強車輛檢修,改善尾氣污染狀況?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