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賢同心協會舉辦「身心健康,運動開始——澳門體育政策論壇」,多位主講嘉賓分享對於推動本澳體育發展的建議。

中國澳門體育總會聯合會理事長何敬麟指出,建設體育強國是新時代體育工作的奮鬥目標,澳門應藉2025年全國運動會的契機,加快推進體育強澳建設步伐,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建議,政府應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政策體系,並健全全民健身激勵機制及體育投入機制,壯大市場和社會力量,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重視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並全面推動體育產業高品質發展,實現更頻繁的互動、更深入的交流、更有效的協同。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

聚賢同心協會副會長林倫偉表示,社會一直關心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參考多項數據,近五年雖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有上升,但或是因人口增長率大幅下跌12%所致,體育場地面積的增加有限。而近年市民對體育場地的面積、運動項目類型的需求增加,體育場地規劃亦涉及城市規劃部門、市政署及教育部門,當局有必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增加及更新體育場地,善用土地資源,尤其是落實北區市民運動公園及新城A區的體育場地,期望日後在大政策、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澳門的體育發展會更上一個台階,「量」和「質」均有全面提升。

澳門理工大學健康科學及體育學院助理課程主任、副教授邵天諾表示,政府十分支持高校開辦相關體育課程,如碩士和博士課程,務求把本地體育人材水平進一歩提高,使澳門體育事業有不同層次的發展。近年隨著國家尤其注重體育課程中的比重,未來希望澳門政府可以配合國家政策,在教育法規中增加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間,適當在課程中增加體育課時數及課餘體育選修班,使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運動。此外,與鄰近地區優勢合作,共同發展體育器材或設施等實體產業,並藉舉行大型體育活動,發揮本澳在體育服務產業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