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為持續推進“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政策,提高居民對舊衣服回收的參與度,推出“舊衣回收好Easy”計劃以及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在街道設置衣物回收箱,讓一些可穿著或因不同原因棄置的衣服回收再利用,以支持環保和作慈善用途。立法議員施家倫期望政府交代衣物等相關物品回收後的處理機制和再回收利用的情況,以及如未能再回收利用的處理及佔比情況。他又建議參考廣東省將回收衣物和“碳普惠”元素結合,以及研究與國家及廣東省協商,在設定一定標準和審查機制的情況下,允許將回收衣物運到廣東定點處理,以達到再利用的環保效果。
施家倫表示,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本澳城市固體廢物回收工作中,舊衣回收的增幅最為顯著,2022年的回收量為555.4公噸,增加近三倍,相關工作值得認同。自國家在2017年公佈政策指出,不再接受廢棄塑料、廢紙、廢棄爐渣、廢棄紡織品、廢棄礦渣等24種進口固體廢棄物。這也使本澳不少舊衣,如未能進行回收再利用處理時,是否會被當作一般城市固體廢物類別,採用焚化方式來進行處理?還是其他先進的環保技術來處理衣物廢棄物?倘若直接焚燒,則造成環境污染,還浪費了大量可循環利用資源。可見,完善回收和處理舊衣需要政府加以重視,以真正達至物盡其用。
他指出,參照廣東省做法,為進一步推進全社會低碳行動,探索鼓勵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普惠性工作機制,發佈《廣東省廢棄衣物再利用碳普惠方法學(2022年修訂版)》,推動固體廢物減廢降碳協同增效,當中在處理舊衣方面,廣州市鋪設近4千個AI智慧估重回收箱,並與專業的碳排放計算機構合作,通過回收舊衣服的重量推算出減碳量,使舊衣能夠進行二次流通及循環再用,實現碳減排指標。對此,建議澳門參考有關做法,進一步鼓勵居民參與舊衣物回收工作,並且,透過參與“碳普惠”機制向大眾普及“減碳”綠色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