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本澳共有46所公、私立學校實施融合教育和設有相關課程教學,而融合學生人數亦不斷增加,從2018/2019學年的1,480人增加至2022/2023學年的2,381人,五年間升幅達六成。
隨著融合學生不斷增加,未來本澳融合教育服務的工作愈趨重視,對正規學校的融合教育要求相對提升,融、資老師的壓力自然增加,工作負擔亦相對加大。雖然當局向實施融合教育的私立學校發放融合教育資助,以支持學校的融合教學人員、資源教師及其他輔助人員,但是老師在教導和照顧融合學生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並度身制定適切的課程,再加上多項的文書處理及額外的行政工作,令老師感到更大困難和壓力。
在教學支援方面,因應融合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教師於固定時間教授具有教案的課堂,包括一對一的補救教學及小組抽離教學,使用特殊的教學工具和適當空間。唯部分校內設備和授課空間緊張,影響教師的授課效果和工作。另一方面,為提升及優化融合學生個人能力和教學支援,巡迴支援老師會為融合老師和資源老師提供專業教學策略和意見,必要時更會與個別學生面談或觀課;但一般巡迴支援老師的駐校時間相對固定,每週駐校時間不長,較難充分掌握校內融合學生處境和學習情況,以上情況皆需要教育當局的重視和優化。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為應對融合生數量的持續上升,當局會否增加融教的師資(包括融合教師和資源教師)數量,並讓融教的師生比得以持續優化?以及能否檢討融合教師和資源教師的校內工作內容,盡力降低與教學相關及檔案製作以外的文書處理工作?
2.有教師反映,現時不少學校受空間及其他硬件設施限制,較難滿足不同融合教育課堂設計所需,請問當局將如何協助設有融教課程的學校優化教學空間?另有意見反映,學校透過恆常申請“融合教育資助計劃”以增加或優化融合教育工作,唯其行政手續亦較為繁複且更新後未能得到清晰的指引說明,請問當局能否簡化“融合教育資助計劃”的申請流程並加強與學校溝通,以協助申請者降低非教學工作壓力?
3.為了更好地滿足融合教師和資源教師對知識和技巧的需求,有意見希望可以增加巡迴老師的到校時間。為此,請問當局未來會否考慮優化和調整巡迴老師的入校次數和時間,以及為校內教師提供相關教學培訓,如講座或工作坊等,更好地支援融合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