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9月23日下午,由善明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琴澳中醫藥與創新科技產業」研討會在澳門召開。來自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代表們集聚一堂,就中醫藥理論、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討。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有:藥物監督管理局註冊廳李志洋廳長,衛生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莫蕙主任,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青年發展處薛鳳翹代處長,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明高展明顧問高級技術員,澳門人才發展委員會胡元佳委員,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澳門中藥檢測中心主任李紹平教授,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董事、副總經理王丹女士,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曾澤瑤副理事長,善明會大會主席陳美儀女士。

是次研討會上,藥物監督管理局註冊廳李志洋廳長為與會者帶來了澳門政府有關中藥產業的發展和監管的政策信息。
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澳門中藥檢測中心主任李紹平教授,以《中醫藥檢測的發展與技術》為題介紹了中醫藥檢測的發展與技術。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董事、副總經理王丹女士,就琴澳兩地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問題展開了闡述。
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院長徐友華教授,就澳門中醫藥研究與人才培養情況向與會者做了介紹。
澳門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孫潔女士,以“澳門中醫藥的發展現狀”為題,向與會者介紹了澳門中醫藥的發展與未來。
澳門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徐青松教授,介紹了醫療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澳門大學電機及電腦工程系助理教授萬鋒,就腦機接口技術及應用向與會者介紹了當前的最新應用及前景。
是次研討會上,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先生的再傳弟子王英民先生也應邀出席,並以《中醫傳承與中醫文化》為題闡述了自己的對中醫傳承的理解。

王英民先生就如何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要按照中醫藥學的整體 觀、生命觀、健康觀的理念,合理佈局,建設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醫院、特色診療中心、中醫藥產業研發中心、中醫藥特色產業園等,支撐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我們也看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 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提出大力支持發展中醫藥澳門品牌工業,加快發展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要建立初級、中級、高級的人才培 養計畫,形成人才培養機制,將澳門打造成為國際中醫藥產學研中心。”
王英民先生認為,中醫藥是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產業。澳門中醫藥產業進入了有章可循、鼓勵創新研發的新階段。早在2011年,中醫藥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落戶在澳門。 2022年元旦,澳門特區政府將原衛生局轄下的藥物事務廳 升格為藥物監督管理局,進一步完善藥物監督管理方面的各項工作。澳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也同步生效,填補了澳門中藥註冊管理的空白。法律的正式生效,標誌著澳門中醫藥的生產、銷售和營運有規可循。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的努力推動下,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具備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優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標準化、數 字化和國際化為目標的大發展趨勢。
王英民建議,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民眾提供健康服務。並依託澳門中醫藥實驗室的獨特優勢, 開發創新中成藥。
王英民說,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須秉持科學精神,以尊重真實世界證據為依據,一百年來的實踐證明, 施今墨先生的成藥久經真實世界的考驗,實用、有效,是經得起科學檢驗的;同時,澳門的大學,可有效地鏈接人才、標準化、市場三個重要因素:澳門的大學具有培養國際化中醫藥產業人才的師資力量和實驗室;具有打造“中醫藥 認證標準中心”的技術和人才力量,期待“澳門製造”“澳門中藥”,揚帆出海,走向世界。

與會者表示,是次中醫藥與創新科技產業研討會,為中醫藥理論與技術交流提供了一個思想碰撞的前沿平台,期待更多類似的學術交流,為中醫藥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學術、研究和產業交融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