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新聞 「從“心”出發、守護健康」關注心理健康論壇

「從“心”出發、守護健康」關注心理健康論壇

聚賢同心協會主辦的「關注心理健康論壇」於12日舉行,邀請到逾30位業界人士出席,一同關注本澳現時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及成效。

是次論壇於本月12日下午3時假工聯大廈二樓禮堂舉行,聚賢同心協會會長王國英、澳門大學心理學系臨床督導劉振峰、澳門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會長柳蘊瑜、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楊及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李靜儀擔任主講嘉賓。聖若瑟大學、鏡湖護理學院、澳門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澳門民康精神健康促進會、澳門利民會、社會工作者聯合會、澳門博彩業職工之家、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展能部及工聯學生輔導服務中心等業界代表和相關專家學者受邀出席。

聚賢同心協會會長王國英致辭表示,今次論壇以「從“心”出發、守護健康」為討論方向,圍繞心理預防、健康教育、社會合作、社區服務等方面進行探討,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無論特區政府、業界和社會團體,過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正如日前衛生局響應9月10日的“世界預防自殺日”推出心理健康資訊網,加強推廣心理健康,值得肯定。唯要讓有關工作的成效更顯著,有效覆蓋到全社會,還有不少挑戰和困難要克服,冀聯手社會各界,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優化機制配套。

論壇期間,劉振峰表示,近年本澳青少年的心理服務需求按年上升,但仍然有不少兒童、青少年不清晰相關服務,以致未能求助,加上自殺個案逐漸年輕化,建議盡早投入更多針對兒青的資源,推動心理健康發展才能有所裨益。柳蘊瑜指出,幼兒在0至5歲期間會開始形成個人人格,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是整個人生心理健康關鍵的第一步,父母的心理教育便是重要一環,建議個體發展從預防開始著手,將心理教育納入常規教育課程,建立“父母學堂”。

蘇景楊以案例作分享,他稱心理疾病幾乎都有先兆期、急性期、康復期,每位患者狀況不一,但一旦出現延誤治療或停藥,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家人或朋友可透過聆聽及陪伴,若情況嚴重則可介入專業治療,相信能及早協助有需要人士。李靜儀則表示,職場上需要表現出專業的職業素養,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情緒勞動”,忽視了職工自身的心理狀況,在新形態下,能關切到各行各業,如何加強與社區服務範疇合力,以提升心理和精神健康的諮商預防與服務素質的關愛工作,仍有待提供有系統的心理支援協助。
 
及後,各代表及學者相繼發表意見,指出心理精神教育在本澳一直有很大需求,現時的精神教育推廣曾透過工作坊、遊戲等體驗,讓參與者少了污名化標籤,能向專業人士安心傾訴,才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動。另外,有與會者提及本澳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照顧者壓力不比患者少,但社會現時對照顧者群體的援助不多,希望能在“四級聯防”外,推出更多針對該群體有適合的資源。

最後,王國英總結表示,社會需正視這些發生在兒青身上的心理問題,投放的資源應放在合適對象,大力宣傳及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讓受情緒困擾的人士找對傾訴對象、前線心理職工得以對症下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