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日是教師節。立法會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向全澳教師送上節日祝福和感謝教師辛勤付出。作為一名前線老師,他表示現今教師需要面對繁重的教學與非教學工作,同時也要配合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期望社會從政策和資源上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助力完善和優化教師的職業環境和專業成長,共同為培養下一代創造美好家園。
馬耀鋒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教育資源投入,持續完善教育體系、重視教師發展、開拓區域合作等各項目;積極完善各項教師和教育的法律法規,為推動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基礎。然而,隨着社會快速發展和區域的融合,社會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要求逐步提高;早前教育部門亦表示將計劃調整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加入科技教育、人工智能等元素,顯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大師資培養,以適應創新的教育方式和能力。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馬耀鋒認為當代老師既需具備紮實的知識功底、優質的教學能力,也需要勤勉的教學態度與專業的輔導技巧;面對社會數字化發展還需持續提升科學教學,並配合持續進修,充實自我。事實上,普遍前線教師認同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是立足新時代發展的必要舉措。然而,因應近年資助方式調整,教師在平衡教學、行政和培訓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拉扯。
從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而言,他認為應加大力度推動智慧校園建設,改善教與學;適時調整教師專業發展津貼,或考慮設立恆常化調整機制,進一步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持續完善職場環境,簡化校內行政程序和制訂更完善指引,縮減教師處理非教學工作的時間,協助教師教學平衡,積極從科學引領、優化管理以及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著手,締造有利條件讓教師與時俱進,促進本地教育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結合大灣區發展態勢,馬耀鋒認為應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包括優秀教材資源互享;建立專業成長支持系統,協助教師和學校落實專業成長計劃,尤應在現時教育組織提供“師友伙伴”計劃上,結合民間社團拓展身心健康的活動,幫助年青老師適應職涯發展。長遠要推動澳門教育事業穩步發展,邁上新台階,有必要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優越性、專業性、穩定性,深化教學成效,提高師生幸福感,促進踐行育人興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