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本局對立法會2023年7月3日第
675/E519/VII/GPAL/2023號函轉來,何潤生議員於2023年6月23日提出,
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3年7月4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貫徹落實《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積極關心社會事務的目標,充分發揮本澳課程設置的特色,透過結合學科課程、餘暇活動,以及其他教育活動的整體規劃,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
在課程方面,通過幼兒教育階段的“個人、社會與人文”學習領域,以及小學至中學教育階段的“品德與公民”科,將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等納入學生的必修學習內容。同時,透過上述領域及科目的“基本學力要求”,指導學校實施勞動教育,例如培養幼兒學生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小學學生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家庭和學校中應履行的義務,能主動為家庭分擔,參加學校活動及社區活動;培養中學學生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能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主動參與社會公益及慈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扶助弱小、實踐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生活方式等。
為支援教學人員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出版《品德與公民》教材,把“基本學力要求”的內容滲入至各教學單元中,例如小學教育階段設有章節教導學生在家中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分擔家務,養成對家庭的責任感;在中學教育階段設有章節教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義工小組,探訪長者為他們清潔家居,參與學生會活動,在工作中服務同學。教學人員通過結合學科課程及學校開展的餘暇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勞動實踐機會。
為鼓勵學校與社區合作,利用周邊社區資源在校園普及義務工作理念,教青局自 2012/2013 學年起推出以就讀於本澳正規教育學校的中學生為對象的義工計劃,包括探訪服務、義教服務、功課輔導、環保工作、抗災善後等共 13 項服務範疇;同時協助學校建構學生的“義務工作歷程檔案”,推動本澳中學在成績表上記錄學生參與義務工作的時數,使之成為學生個人發展的輔助指標之一。此外,教青局亦舉辦及資助團體開展義務工作,並發揮青年和學生社團,以及民間機構的作用,共同推動青年和學生義工參加專業、系統性的培訓課程,為青年和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義務工作的空間和資源,促進其身心成長發展。
勞動教育的落實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為鼓勵家庭為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教青局已建構多元化的宣傳渠道,包括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及親子體驗活動,建構親職教育資訊網頁及社交平台專頁,以及透過電台節目、圖文包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培養子女良好生活習慣及態度的重要性。
未來,教青局將持續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並和學校、家庭等持份者共同努力,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
局長
龔志明
2023.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