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疫情影響政府近年緊縮開支,已連續數年在編製預算時要求部門縮減或不增加預算,明年一樣不可以加;社會擔心會對各項民生福利、社會服務和政府部門運作等帶來影響。
儘管政府講過不減民生福利資源,但不少意見指,在一些範疇或服務項目上的預算確實收緊;而各類運作成本增加,預算“封頂"實際上等同於資源收縮。同時,不少民生服務隨著老齡化和居民的需求增加,例如養老、其他照護體系或社區支援等均需有適當和足夠的資源支撐。此外,不少長者反映因停止央積金注資及養老金未有調升等而直接受影響。
長官閣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居民期望延續現金分享等惠民措施,政府亦要維持社會運作、開展基建和民生服務;但部門預算連年收緊,到底如何去應付發展需要?政府如何考慮和評估財政預算安排,尤其確保社會福利和服務、養老或弱勢群體照顧、醫療教育等重要民生項目有合理的資源配置,避免影響服務名額和質素?是否仍然承諾不減民生資源?而經濟復甦過程中,政府又如何落實好“應使則使"的理財理念,在開源節流之中能將資源用於服務民生,而不是只著重收緊預算?根據現行機制,政府是可以檢視長者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及必要時對社保金額作調整,政府有否開展這方面檢討研究?
長官回覆:
三年疫情,我們對赤字預算大家都能看到在立法會通過,是一個很大額的赤字預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民生、教育、醫療有關的制度,都完全沒有任何變化,你再去推算以後的問題永遠擔心不來,我回應也沒有意思,你擔心我也擔心會如何發展,為推測、估算的問題去作回應的話,這個不是我的性格,現在發生的問題我們必須要面對,做錯了我們會承認,認為是符合的我們會堅持,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二○二四年的財政預算馬上就要做,都是要緊縮的,因為估計明年依然是赤字預算,當收益去到二千億元還是赤字,當去到二千三百億元博彩稅收入,我先可以平衡預算,今年的赤字不會這麼嚴重,今年估計是一千三百億,如果我們做到一千七百億元上下,多了那幾百億,我們的赤字就會少了,因為其他的稅收真的很少,60%個人所得稅已經全部退了,其他都沒甚麼,就只有博彩稅,房地產近幾年也是較低,稅收不多,所以你說要平衡預算自己也能計到,我們的剛性開支你當起碼一千億元,這麼多的社會福利、民生上的開支和有關教育開支,是計得到條數的。
作為政府,任你來用的話,可以有二千億元、三千億元,很少議會會叫政府「手鬆D」,別的議會都是叫緊縮開支,所以你叫我寬鬆些,給一些部門預算,我並沒有減少他們的綜合開支費用等,沒有減少對民生支持的費用,歐陽司長,她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為民生方面都是她管的範疇,李司長也沒有甚麼民生開支,都是靠賭稅,就是加給歐陽司長用,就是這麼簡單,歐陽司長就是包攬多項民生項目,老人、學校、醫療、社工等等,2021-2023年的開支你看歐陽司長那邊有沒有減少過有關預算?一般而言是節約在哪些部分?就是有關部門的控制,當時我上任就說要減少5%,包括立法會也是減少5%,我知道是有這個空間在,禮品費多出差費多招待費多,這些與民生就沒有甚麼關係,這是政府內部要「揸緊」的,民生開支沒有減過任何錢,在法律上規定的民生項目承諾一分錢都不會少。
不要這樣多擔心,搞到社會又減這樣減那樣,減的都是公務員內部行政上的盡量節約,這幾年的聖誕派對其他甚麼的都沒有開過,因為疫情的問題,這些洗費省下來是交回公庫,所以是「兩盆數」,民生預算和部門預算根本是兩回事,你說投標能不能省,投了標就是這麼多錢,你說建築公司減5%可不可以,不行的,不可以減低他們的費用的初心,一路上政府都是說借錢回來我們都是用來保障市民,現金分享照樣一萬元派下去,如果是政府沒有儲存,等於你向銀行借錢來派錢,不過政府有儲存就是從儲存拿出來而已,以前政府儲存的費用金額和市民是同步的,大家可以馬上看,從1999年回歸之後都會公佈政府多少錢,市民多少錢,一路大家基本上都是平衡的,這幾年的赤字用了差不多千幾二千億,我們就跌到五千多億元,市民仍然保持六千八百多億元,市民的存款這三年依然是有上升,證明甚麼呢,我們不要再做普及化,只能做到有關的針對性和支持有關的困難,中國扶貧也不會當全國貧困,都是針對性的。
所以我的回覆就是第一不會減去有關的民生開支,只要在法律上規定的民生項目必須要去做,李司長一定有掌握住這個基數的,不會做任何的偏差,你放心,不要有太多擔心,太多擔心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