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將至,是蚊蟲、鼠患活躍的時間,市政署每年都開展具針對性、持續性的防治害蟲、鼠患工作,以減少社區病菌傳播,均取得一定成效。亦由於近年天氣提早轉暖,市政署已提前於三月開始,在轄下約173個地點,如公園、休憩區、小販區、街市及墳場等設施定期開展每月2次的化學滅蚊工作,加上持續的防鼠與滅鼠工作配合下,使鼠患及蚊子活躍情況處於可控、合理的水平。
然而,隨著每年的天氣變化不斷,加上大量旅客來澳旅遊,所產生的垃圾以倍數增長,其衛生情況必然有惡化的跡象,除了呼籲旅客妥善處理垃圾,增加清理垃圾桶次數,居民每週清理家居積水,居民及商戶共同營造“三冇環境”(冇野食、冇埞匿、冇路走),從源頭預防蚊患、鼠患之外,更需要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多管齊下,才能達致最佳的防治效果。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現時部份壓縮式垃圾桶已安裝自動感應活門,更好地防止老鼠覓食,現時壓縮式垃圾桶的分佈如何?是否有條件全澳使用?
二、當局曾回覆本人書面質詢時表示,正著手構建鼠餌盒電子巡查系統,期望以電子化方式記錄及監察不同區份的鼠患防治效果。請問現時該系統是否完成構建?有沒有發揮作用?未來會否引入如熱能監察系統等科技手段,實時了解並監測鼠患趨勢,以便更細緻地規劃防治工作?
三、現時違法排污的情況屢見不鮮,在予以嚴厲打擊的同時,當局會否對鄰近衛生黑點的商戶積極開展教育工作,解說渠道堵塞污染所帶來的蚊蟲鼠患影響,多管齊下減少衛生蟲害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