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鄰埠政府宣讀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及2023/2024年度將投放一千零四十四億元在醫療衛生範疇,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加強基層醫療,優化長者醫療券,同時會大力推動中醫藥發展等等。特別是提出「進一步推廣遙距視像診症服務」。近觀本澳經歷疫情後,遙距或線上問診續投入服務,事實上市民對遙距診療的需要遠不止疫情期間,遙距醫療已是大勢所趨,政府更應把握時間著手佈置,及早拓展遙距醫療服務。就澳門人口老化的速度以及考慮醫療門診的負荷能力,市民到醫院看病須歷經的排隊等候過程一直令人為之困擾嘆氣。在整體公營醫療體系中,各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過長,市民可謂是看醫生一眼要等上一天,讓病人特別是長者承受沉重的健康及心理負擔。要長者舟車勞頓到醫院走動不方便之餘,醫護人員的工作亦愈發沉重。
但就疫情間的發熱/新冠病毒感染病人線上診症門診便利服務及線上支付一診取藥等得到突破性的廣泛應用,市民反應和回饋十分正面,尤其是遙距醫療對於院舍的幫助更是不可言喻的便利,若能在安老院舍廣泛運用遙距視像診症服務,輕症長者不用動輒到醫院去,將大大減低長者使用急症室服務及在醫院輪候的時間,也可減低長者在醫院輪候期間感染其他疾病的機會,同時也可減輕醫院及前線醫護人員的壓力。參考鄰埠在安老院舍引入「醫社合一」的安排,由外展醫生通過視像診症,為患病長者開處藥物,並由外展護士跟進病情,病情嚴重者送院救治。可見安老院舍對遙距醫療的需求很大之餘,亦相當值得我們借鑒。
另一方面,政府投放大量資源以推動經濟多元發展,培養包括中醫藥產業等新興產業。在落實橫琴新區的產業園項目等多個重點工作之餘,亦應再加大力度在民間推行,針對一些慢性病或非重症等疾病,不少市民都會選擇透過中醫醫療作保健和調理。而本地目前僅有五間衛生中心設有中醫保健或針灸保健門診服務,2021年已有超過七萬八千人次使用,故亦意味著市民對於中醫服務的需求以及目前中醫服務不敷使用的情況。因此,政府著實有很多優化和增長的空間,針對這個問題,除了加大推動中醫服務,澳門有很多優質的中醫服務,政府亦應有足夠的條件加大與業界的合作,以及推動中醫藥遙距診療計劃,一方面切實幫助市民,同時帶動行業發展。
因此,本人謹提出以下質詢:
1.目前「安老院舍視像門診服務」的實施情況如何?有關當局會否參鄰埠經驗,在安老院舍引入「醫社合一」的安排,推出「全面遙距診症先導計劃」,透過購買本地中、西醫等醫療服務,為院舍長者提供視像診症,並由院舍護士跟進病情?
2.當局就近年大力推動中醫門診服務,指出同時會配合購買服務,請問當中是否有設立有關服務質素的監察及結果反饋機制 ?針對社會上不斷增長的中醫診症需求,有關當局有何措施優化現時中醫診症治療服務?會否考慮進一步擴大資助範圍,支持院舍與私營醫療業界合作以減輕衛生中心中醫診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