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毗鄰海邊馬路碧瑤閣第一座的斜坡(編號︰M-024)發生崩塌落石事件,並引致一輛車輛輕微損毀,慶幸無人受傷,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斜坡隱患的關注。適逢雨季及颱風季節即將來臨,本人認為政府除了要加強巡查,對發現的不穩定斜坡做好加固及維修之外,亦需推進私人斜坡的加固保養問題,加強社會宣導。
目前本澳已設立了「斜坡安全工作小組」,定期巡查有記錄的斜坡,並分為低、中、高風險三個級別。經翻查資料及斜坡資訊系統顯示,是次出現事故的斜坡屬於政府與私人共同所有,早於2017年5月已發生同類型事件,2019年10月則被工作小組評估為中風險級別,即斜坡對人或經濟損失有一定風險,應該受到關注並作出適當的小型維修工作。
然而本澳大部分風險斜坡屬政府所有或政府與私人共同所有,當中公共斜坡由政府部門負責維修和保養;倘若屬私人斜坡,權限部門會根據斜坡安全工作小組的建議要求斜坡所屬的業權人作跟進。然而工作小組的斜坡觀測表僅作描述斜坡概況之用,並無任何效力,一旦涉及私人斜坡部分,則難以推動業權人處理,有關當局須明晰雙方在加固及維修風險斜坡的責任。同時,房屋局推出的「樓宇維修資助及無息貸款計劃」列明可用於保養或維修斜坡、擋土牆,且不受樓宇的樓齡限制,惟2018年至今無樓宇因此而申請資助,當局應了解箇中原因,優化申請手續及條件,推動業權人共同維修及保養風險斜坡,保障市民生命財產。
另外,為了提高本澳斜坡資訊的透明度,早年土地工務局與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共同建立了「斜坡安全資訊網」,上載全澳斜坡的數量、分佈、權屬和風險級別等資訊,惟該網站已於去年停止更新,改由公共建設局網站更新。綜合事故發生前公建局、地籍資訊網所發佈的數據,以及有關官員去年在立法會的回應,一定程度反映數據更新滯後,使公眾無法知悉風險斜坡現況,以及當局的實際工作進展。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由於部分風險斜坡屬私人斜坡,請問有關部門與業權人交涉期間會出現甚麽問題,令維修工程無法推進?一旦有斜坡涉及政府及私人共同所有,將如何明晰雙方的權責?
二、去年運輸工務司司長透露,正與有關部門協調列出風險斜坡清單、其地權狀況及監管部門,請問目前進度如何?早前公建局局長亦預計2023年巡查密度會增加至少每月一次,目前斜坡安全工作小組的巡查頻率是多少,會否考慮雨季、風季增加巡查頻率?政府已在位於大潭山及大炮台的斜坡引入「斜坡自動監測系統」,請問當局認為成效如何,以及有無其他風險斜坡有需要設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