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屆國際勞工組織亞太區域會議於去年十二月六日至九日在新加坡舉行,大會呼籲各國為確保包容性增長作出更大努力,指出雖然各國社會經濟背景差異性較大,卻有共同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各國的工人、企業和家庭均遭受疫情重創。如何努力清除現有的結構性障礙,實現具包容性、可持續性和韌性的復甦顯得格外重要。
大會通過了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發表的以“重建社會正義,實現以人為本復甦”為主題的報告及“新加坡聲明”。有關報告及聲明強化通過有效的社會對話和三方合作,共同努力促進社會正義和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以推動實現充分、生產性和自由選擇的就業以及人人有體面工作的權利。
過去三年,本澳經濟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但在勞資政三方共同努力下,尤其在政府各項經濟援助及就業支援措施支持下,經濟、社會及就業市場保持相對穩定,並在防疫措施放寬後得以快速復甦。隨著各國陸續解除出入境防疫限制,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勞動力市場也逐步從疫情的影響中部分復甦。但正如此次大會所指,投資、增長和勞動力市場全面復甦的前景在二零二三年依然難以捉摸。
為推動本澳經濟順利復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本人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健全完善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勞資政三方溝通平台的制度與機制,加強社會對話,力促社會合作,在經濟復甦期間共同構建勞動力市場韌性及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協力構建向體面工作過渡的體制框架,以盡快實現體面勞動。
二、強化勞動力市場的制度和勞動爭議解決機制。國際勞工組織在這次會議的報告呼籲強化勞動法,加強勞動行政管理和勞資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國際勞工標準。本人再次呼籲政府盡快對包括《勞動關係法》、《勞動債權保障制度》和《聘用外地僱員法》等在內的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進行系統的檢討和完善,尤須盡快完善疫下出現的各種勞動爭議解決機制,適時合理提升勞動基準,與時俱進發展勞動權益。
三、勞資政三方需進一步加強合作,重振生產力增長和技能開發, 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強化職業培訓,提升僱員技能,迎接“1+4”多元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四、疫下三年,不少僱員即使被凍薪乃至被長期放無薪假,仍堅持與企業風雨同路,共渡時艱。現時企業營商環境日漸好轉,本人呼籲僱主適時調升僱員薪酬,讓廣大打工仔可以共享經濟復甦和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