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司法警察局公佈《2022年刑事立案、執法工作及社區警務工作總結》,共開立各類案卷8,612宗,按年減少10.1%,裸聊勒索案件、網絡色情陷阱等案件則明顯上升,同比大幅增加約36%及2.5倍,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中有三成為學生,當中更不乏未成年的中學生。相關案件雖然存在不法分子誘騙的成份,但亦反映出本澳青少年在兩性交往及性相關的概念上存在認知不足或存有偏差,加上社會文化的不斷轉變和網絡世界複雜等因素,青少年出現早戀的情況更是越趨普遍,當局有必要正視本澳在非高教階段性教育的工作和成效,為青少年樹立正面、正確的兩性觀念。
過去當局就本人書面質詢回覆時指出,《課框》與《基力》已將有關教育內容反映在品德與公民、常識、自然科學等正規課程的科目中,確保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能按其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基本的知識、態度與能力。然而,根據前線教育人員反映,由於性教育沒有制定課時規範,或內容重心集中在生理發展及衛生處理,令學校性教育的深廣度跟不上社會發展;雖然駐校學生輔導員亦會開展性教育輔導活動,但可能由於人力資源及時間協調等因素限制,活動的主題、形式及次數難以起到補充之效。
參考鄰埠性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意見,認為當地政府於1997年提出的性教育指引內容全面且應妥善實施,包括課程編排應以螺旋進度的方式進行,即隨著學生年齡增長,課程循環再現,概念則由淺入深,以及保持各程度課程的連貫性,並提出詳細的課程主題和內容編排;以及各學習階段在性教育授課“每年”最少應有六小時課時,相關意見對本澳的性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本澳教師在相關領域專業和能力的提升同樣值得關注,根據有關意見反映,當局雖然持續推出性教育相關的培訓課程,但有前線教師反映課程單一且重複性高,例如課程偏向以教授使用教青局出版的性教育資源套、或繪本推薦等內容具多,在主題及內容上未能滿足現時性教育課程及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需要。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因應目前非高教階段性教育的實際情況,請問當局會否研究就非高教各階段的性教育課程提出每學年的課時要求或指引,以協助校方合理分配學習計劃,同時為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兩性價值觀?另外,為正面推動性教育發展,當局又會如何協助或鼓勵各校設計和檢視該校整體的性教育課程編排和執行?
2.除現有教材和資源外,請問當局會如何提高學生輔導活動乃至品德與公民學科中涉及性知識的教學質量?會否考慮在現時《課框》與《基力》基礎上,細化學生每一教育階段應掌握的性知識主題及具體內容,以確保各校所教授的性教育的知識水平更具標準化,讓本澳非高教性教育發展走得更前更好?
3.請問當局在專業發展時數的培訓課程上,除常見的教材使用課程及繪本推薦等內容外,會否考慮在性教育方面設置具針對性和多元的教師培訓課程,如推出性教育專項培訓項目,供有需要的教師報讀,以助力提升師資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