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市政署、交通事務局、教育及青年發展 局 的 意 見,本局對立法會2022年12月7日第1172/E899/VII/GPAL/2022號函轉來何潤生議員於2022年12月2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2年12月9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大眾體育及競技體育雙軌並行發展,鼓勵不同群體包括殘疾人士積極參與體育鍛鍊,透過支援殘疾人士參與體育運動,讓他們享受體育的樂趣,有助他們融入社會。
現時,除了部分體育設施基於場館空間限制未能設置無障礙設施外,體育局轄下具備條件的體育設施均已配備了無障礙設施,如出入口通道、親子更衣室、衛生間設備等,以及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戶外天地及游泳館的上落樓梯安裝了殘疾人士專用座椅電梯,致力為居民創造無障礙環境;而在新建場館或重新規劃時,均按照《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要求加入有關的無障礙配套設施。
在無障礙交通配套方面,交通事務局遵照《澳門特別行政區2016至2025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持續強化公交服務的無障礙元素,促進車站持續貫徹無障礙設計。巴士方面,截至2022年第三季,低地台巴士853台,佔整體營運車輛八成半以上,具備輪椅停靠設備的巴士772台,佔整體營運車輛八成。交通事務入不同車款的可行性,以便利不同需要的乘客乘搭巴士。輕軌方面,每個車站均配備升降機、加寬驗票閘機、導盲磚等無障礙設施,車內則配有輪椅固定裝置,車門開關時亦配有指示燈及提示聲音等,為不同需要人士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環境。
在支持和鼓勵殘疾人士長期參與體育運動和鍛鍊方面,體育局轄下體育設施均以較低收費或免費的形式開放予居民享用,同時部分體育設施設有球類用具等運動用品的租借服務。考慮到殘疾人士的需求,在場地租用上,已與澳門特殊奧運會、中國澳門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文娛暨體育總會,以及澳門聾人體育會進行協調,因應實際情況,分配使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巴坡沙體育中心的多用途運動場;還有蓮峰體育中心的健身室、游泳池、乒乓球區和田徑跑道、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田徑跑道和投擲區,以及澳大綜合體育館的游泳池和保齡球中心等設施。體育局會持續與相關團體溝通,在條件許可情況下,積極配合用場需求,共同努力和協作,更好地促進本地殘疾人士體育運動的發展。
此外,體育局恆常舉辦多元化的大眾體育活動供殘疾人士參與,如2022年大眾體育健身興趣班,共為傷殘人士、聽障人士及智障人士,提供75個班別,合共1600個活動名額;2022年的暑期活動為殘疾人士提供19項體育活動,27個展能活動班別,共478個名額;還有每年舉辦“全澳殘疾人士運動日”,為殘疾人士與健全人士創設交流平台,加強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關注和瞭解,更好地宣揚“ 終身體育、傷健共融”的訊息。
至於市政署轄下的康體設施,主要分為戶外場地和室內場地兩類,當中包括 11 個自由波地,以及設於 8 間活動中心的活動設施(8個乒乓球室、1 個羽毛球場及 2 個天台球場)。為更有效發揮自由波地的效益,市政署一直按照公平、自由、開放的使用原則,讓到場者可自由輪候組隊進行運動。由於自由波地為球類活動場地,且不設駐場人員,暫不具條件擺放殘疾人士運動器具供借用。而8間活動中心,除天台球場外,均設置了無障礙設施。由於活動中心尚有其他功能及服務,基於空間配置安排,暫未具條件設置殘疾人士專用之康體設備。
市政署開辦的各類興趣班,主要為藝文類及健身類項目。以現時活動中心的設施及場地配置狀況,尤其具專業培訓資格之導師情況,暫未具條件為殘疾人士或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兒童開辦專門的康體類興趣班。然而,如殘疾人士團體向市政署申請租借活動中心場地以自行組織興趣班,在審批申請時會在評估整體場地使用需要基礎上盡可能作出特殊安排,以鼓勵傷殘人士使用社區設施。
在共融體育運動方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支持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打造友善共融的校園運動環境,包括資助學校因應學生的不同教育需要進行改建及增添設施,以及購置所需的輔助設備及教具。教青局已編製包括“體育與健康”等7個科目的特殊教育課程指引供學校參考,自2021/2022學年起本澳設有特殊教育班及特殊教育小班的學校已全面應用。同時,學校通過個別化教育計劃調適教育活動時間和內容,保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包括體育活動在內的適切教育。教青局持續開辦與特殊教育以及體育相關的教師培訓課程,並因應持份者的意見,按需求開辦具針對性的培訓活動。
代局長
林蓮嬌
2022.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