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博物館作為展示地區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從本澳旅遊局網站,不難發現本澳的博物館及展覽廳資源相當豐富,在這幅小小的土地上,有超過40個的博物館 ,而且各個場館風格不一,主題特色幾乎無一個重疊。而且近年來,文化局緊追潮流,推出澳門博物館虛擬導覽應用程式,包含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及二維碼導覽服務(QR Code) 、在部分場館開發線上展廳 、設有打卡蓋章點等等,為居民、旅客帶來豐富的文博體驗。
然而,由於本澳博物館地理分佈不一,部分場館缺少宣傳,較少人了解,而且在文創方面較為薄弱,從優化博物館資源利用、創新博物館的展現形式,本人提出以下問題:
1、本澳雖然有豐富的博物館資源,但由於博物館位置分佈較為零散,部份小型的場館缺乏宣傳,難令居民、旅客廣泛了解,請問當局未來將如何加強宣傳?會否考慮因應博物館之間潛在的聯繫,打造不同的系列,例如中華傳統文化系列、近代歷史系列、西方文化系列、文藝欣賞系列等等?亦會否考慮在打卡蓋章的基礎上,提供其他或附近博物館地理位置的指引,營造接龍打卡的模式,提升居民、旅客探索的慾望?
2、縱觀內地眾多博物館在文創周邊發力,發掘諸多新穎好玩的文創產品,例如文物盲盒,並結合電商,在玩樂之中傳播文化、提高小朋友考古興趣,亦有助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和收益,現時本澳博物館亦有不少文創產品,但種類相對較少,亦只有幾個大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比較豐富,請問當局未來如何結合博物館的特色、旅客消費心理開發更多新穎、美觀、實用的文創周邊?並且會否考慮在內地的電商平台開設店鋪售賣文創,以便擴大本澳博物館知名度的同時,亦能增加一定的收益,為本澳博物館館營運助力?
3、縱觀其他地區的博物館,除了緊密結合先進科技,還會研發出多種玩法,例如博物館尋寶、博物館+密室逃脫 、博物館+劇場等等,請問當局未來如何盤活博物館資源,開發更多的玩法?會否考慮延續之前博物館夜遊活動等?會否在利用AR、VR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展品、歷史,增加線上、線下結合的尋寶、解謎遊戲,激發居民、旅客的興趣,亦有助深入了解博物館及展品背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