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梁孫旭就促進居民發展向長官提問

議員之聲|梁孫旭就促進居民發展向長官提問

2022年11月16日 特首答問大會提問

問題一:如何善用土地資源優化生活空間和完善房屋政策

近年,政府經過努力成功收回了不少閒置土地,值得肯定。本人較關注如何善用這些土地去優化居民的生活空間和完善本澳的房屋政策。

一方面,本澳人口密度大,居民一直反映休憩及運動空間不足,以致不少休憩及運動場所經常出現“迫爆”現象。針對氹仔原規劃興建臨時車胎公園的土地,城規會早前通過不建公園,改為住宅用途,令不少居民感到失望。氹仔中心區已成本澳人口最多的地方,近年隨著氹仔人口增長,交通壓力增大、居民生活質素受影響。不少居民希望能善用土地資源發展一些休憩、社服或運動設施,避免人口過密,政府目前有何替代方案,以優化氹仔的空間佈局?而原海洋世界用地規劃又有什麼打算?可否考慮發展成大型海濱公園和文產空間,為本澳打造一個休閒旅遊活動中心?

住屋方面,由於需求大,但過去土地資源稀缺,政府在規劃公屋興建上主要以追求數量為主。而目前土地資源較為充足,政府亦即將就夾屋進行立法和規劃-萬個單位,但申請方面如何避免像經屋戶型錯配的問題?為助經屋住戶家庭發展,可否放寬T2單位給個人申請?讓持有者至少有一次置換經屋或夾屋的機會,藉以優化居民居住環境?

行政長官回復

一、關於氹仔區休憩空間優化問題,早前工務局麥局長已經做了回應。

二、關於夾屋的問題,法案已經送立法會。夾屋,政府已經更改了有關的規定,譬如一個人可以申請T2,因為可能會結婚和生育;兩個人可以申請T1,可能唔會生育就是希望兩個人住就夠;三個人都可以申請T2,三個人以上可以申請T3,所以已經兩頭放寬了。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有關夾屋都不是無限量供應,只係排邊條隊,到時要睇清楚,政府會有一個比例 會開出來,如果到時你一個人話申請T2可以的,但如果有兩個或者三個人去申請T2肯定高分過一個人,可能就會陪跑了,所以這方面來講,到時審議法案的時候大家去討論。

但是話原來的經屋,讓他們去更換,暫時來講未有這方面的準備。第一來講,每一個人希望住新樓,為什麼今次我申請到,要住人地住過個間樓,你要換一間新T3出來,所以好多嘢唔係甘簡單的問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第二來講,這個都是政府資源,我地百分之七十幾是私人樓宇,現在是對百分之二十不到三十的人士進行有關公帑的支援,如果無限量一次又一次都是給一批人士去享用的,那麼我們的公帑應不應該這麼樣呢?而無得到這些我們又怎麼辦呢?好多人都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無這個計分的制度的,係一個係新加坡公民都可以申請組屋,都有這個機會,但澳門並不是如此,我們只是對一批收入低的人士去進行有關的公帑的支援,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申請,所以這個一定要區分出來,不是可以直接去對比的,如果直接對比,新加坡來講,你自己要給百分之二十幾的中央公積金,間企業又要給百分之十幾二十的中央公積金,如果收這麼高中央公積金,我地澳門企業能唔能夠承受到呢,企業可唔可能呢,所以唔可以同人地比,每一個地區要用一個自己可行的方式去做我地自己的工作,我地唔可以將人地的嘢套過來就可行,“人地對鞋唔一定岩自己著”,所以好多嘢我們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土地資源、財政資源,有關的公帑使用的方向,這幾個大的因素去考量。如果我地一個人一陣幫他換一間T3,那麼老了之後又要給一間長者公寓,一直下去,公帑只係集中在某一類型的人,而唔係用於全部社會,所以對於低收入人士係要支援的。

對新的青年人,我地夾屋就因為他們的收入高於經濟房屋,在申請經濟房屋時變成陪跑,但他又想住得好點,所以現在我們的夾屋法律來了立法會。之後法律通過了先可以在偉龍馬路落實,如果你們不同意夾屋,我都唔可以在偉龍落實,為什麼呢?因為你私屋來講,我每間房都唔同的比例尺寸,我經屋有經屋的尺寸,私屋有私屋的比例尺寸,廳、廚房的尺寸,都比經屋稍微大一些,所以唔可以現在設計定之後,到時夾屋法通唔過,變成我這批唔夾,就好難搞了。所以這個一定要法律行先,規劃做緊,圖都畫緊,但我唔會起左先,因為我心中無底,立法會通過了,才有得動手。如果唔係,我這批經屋變成一個大豪華經屋,私人房的經屋,如果你無夾屋這個比例來講,夾屋係澳門一個新事物,不是說原來我們已經有,我們提出後,立法會同不同意呢,你們有權否決,否決之後這個法律就不會執行了,否決後,這批屋要重新畫返經屋的籍,我地本身有經屋籍係度,為好點的空間,由八千幾戶縮減到四千幾戶,如果去到私樓可能四千戶都唔到,因為間房又大了,樣樣都大了,同埋T2的比例又高左,一個人都可以申請T2,要求又高了,所這方面來講,一定要法律過左後,先可以進行有關的正式的編制工作,可以開標了,可以做基礎了,這個就是我地的規劃,希望大家多提出有關的意見。

問題二:疫情常態化下,如何進一步推出幫扶措施以緩解居民困難

疫情常態化下,本澳的經濟及民生仍然受到很大的衝擊。一方面,本澳的失業率持續高企,本地就業居民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出現大幅下滑,最新一期數據顯示按季減少2,400元。另一方面物價上漲、持續加息,加重居民的生活和供樓負擔。而央積金連續三年未有獲得政府的特別注資,則令到為數不少可以提取的長者、殘疾人士等生活壓力加大。

因此,為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長官會否進一步推出幫扶措施,例如:

參考香港的「居所貸款利息扣除」計劃,透過適當減免置業人士的稅務,以幫助他們減輕房貸壓力?

或透過優化《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更好地發揮規章促進就業和支援失業者的作用?

又或結合不少居民反映“現金分享的對象應與澳門有聯繫,包括符合常居要求和一些在灣區居住,在外地居住、在澳門工作,因學習、企業機構等派駐外地工作,在外地退休或醫療護養,在外地工作但有供養在澳的親屬或有其他經政府允許的特殊因原的澳門居民;並經核實是否生存,方獲派分享。”的意見,對現金分享計劃作出優化,幷將節省的資源集中用於惠民措施、經援和恢復向合資格的長者和殘疾人士發放中央公積金的7,000元特別注資等,更好紓解居民的困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