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日前,特區政府獲國務院通知,已批准澳門機場擴建填海,機場擴建有助拓展澳門特區發展空間,透過擴大停機坪容量,增加飛機泊位以滿足澳門民航業未來復甦及旅遊商貿發展的需要。預計工程完成後,澳門機場按年客運承載能力將達一千五百萬名乘客,較疫情前大增一半,有利本澳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
事實上,除了基建硬件設施的完善,機場的正常運作和發展還涉及不同的要素,當中包括航線、航班、各類航空業專業人員和服務團隊的參與等等。疫情持續三年來,受到疫情管控本澳航空業和其它週邊配套產業均受到不同程序的影響。根據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資料,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的航班升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分達到峰值為77,581架次和9,611,427人次,至2021年降至不足峰值的八分之一。
在疫情下持續的航班減少甚至航線停航,影響不少前線人員收入,甚或會令具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萌生去意,導致行業人才流失。面對未來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以及配合機場擴容工作,對本地航空業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更可讓有意投身航空業的居民獲得就業發展機會。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本澳航空業受疫情影響,航班和旅客數量大幅減少,對從業人員構成影響,甚至導致人才流失。請問當局作出了哪些評估?疫情期間從業人員的就業狀況變化如何?
二、隨著周邊國家地區的防疫措施逐步放寬,與此同時本澳基於防疫需要仍採取較嚴謹的出入境限制,未來航空業的恢復和發展面對不少競爭和挑戰。因應疫情對航空業發展帶來的衝擊,請問當局如何制訂未來發展的佈局?有何具體的疫後恢復和發展方案?
三、《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提出了機場長遠發展的各項評估或經濟效益分析等,其中提到可以創造不少機場建設工作機會。需強調的是,不僅在機場建設過程中有工程人員的需求,機場發展還應有利於開創航空業專業人員的崗位,然而政府鮮有對業界人才需求提出具體的分析及培養規劃。請問當局對未來的人資需求和行業配套等方面有何評估和構想?有何長遠的航空業人才培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