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未分类 《运河边的人们》举办研讨会 用新视角打开地标式故事

《运河边的人们》举办研讨会 用新视角打开地标式故事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8月3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广电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业内知名专家仲呈祥、李京盛、袁新文、康伟、高小立、赵彤、杨洪涛、李跃森,《运河边的人们》出品方浙文影业董事长蒋国兴、出品人高军、总制片人王智慧、编剧马继红、导演潘镜丞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与会领导、业内专家、剧组主创共同分享了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的播出情况和创作历程,并从主题思想、艺术创新、现实意义等角度对该剧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和点评。

深远影响:选题重大,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了新时代发展变化

作为中宣部、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播优秀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
自8月1日在 CCTV-1黄金时间开播以来,收视持续破1。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运河边的人们》平均收视率1.425%,最高收视率1.516%,高居全国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榜首。此外,该剧跌宕曲折的剧情、有温度的人物塑造以及博大厚重的运河文化更引发热议,口碑热度不断走高。业内专家称其“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了大运河的绿色之路,呈现出大运河顺应时代、继往开来,联通历史与现在、中国和世界的‘大气象’”。网友点赞该剧:“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温暖叙事与厚重文化交融,展现出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研讨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电视剧项目部主任夏晓辉首先发言,点评该剧选题好、写得好、演得好。“《运河边的人们》选题独具匠心,取材独辟蹊径,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人民立场,通过运河治理保护和河畔人家的悲欢离合双线叙事,实现了小人物和大运河的融合共振,以真实、平实、朴实的艺术风格描绘了中国百姓的智慧和创造。”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向东表示《运河边的人们》作为登陆央视的首部“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播优秀电视剧,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他认为这部剧的深远影响在于,“一是选题重大,展现了新时代发展变化,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二是视角独到,一条大运河,勾连古今,既有历史厚度,也有时代高度,深情书写了运河畔人们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

《运河边的人们》出品方浙文影业董事长蒋国兴表示创作影视精品、打造主流正剧是浙文影业的产品定位。“构建新型影视产业平台、拓展影视产业新业态、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是浙江省文投集团和浙文影业正在尝试的产业创新。主旋律的青春化表达是我们的破题实践,《运河边的人们》是一次成功的集体创作、一次创新的实战经验,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回顾《运河边人们》的创作历程,该剧编剧马继红坦言要感谢时代、感谢生活、感谢所有在创作中给予她帮助、支持和鼓励的人们。在她看来,大运河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用智慧和心血创造、谱写了运河新曲。她才能有机会把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新世纪运河画卷搬上荧屏。“在正式动笔前,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采访了与运河相关的100余人,他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这部戏播出后,观众反映《运河边的人们》接地气、接人气,充满了烟火气,这就是生活对我的最好馈赠。”

该剧导演潘镜丞也感叹:“从3月18号开机,到8月18号播出结束,整整五个月,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完成了,我们要感谢生活。”通过这次拍摄,潘镜丞深切地感受到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打动了观众,故事是在人物的发展下一点点生动丰满的。“创作不能悬浮,还是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运河边的人们》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该剧总制片人王智慧也希望反映新时代人民生活的《运河边的人们》能再出新篇,续写其他几个省的运河故事。“把运河的热度,大家关注的热情,包括对环保、生态以及对国家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表达出来。”

创作突破: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交织,艺术再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对于《运河边的人们》的创作特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高度评价该剧自觉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的总体布局艺术化,把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是一部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作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运河边的人们》把现实命题同历史文化意韵联系起来,在创作思维上,用唯物史观整体反映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面貌。《运河边的人们》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它接地气,是因为它直面人生,没有回避矛盾,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也对《运河边的人们》给予了高度评价,点赞这部剧是编剧马继红用脚走出来的。在他看来,《运河边的人们》没有追逐热点,而是开掘了现实生活的另外角度,把显性的现实生活和隐性的历史文化交织,变成了运河边人们的故事,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的血脉。“现实与历史,生活与文化融汇在一条河中,融汇在主人公路长河身上,融汇在一家人的命运中,融汇在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现实题材创作更有启发意义。”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这部剧有三个特点:一是把现实问题和历史底蕴关联起来;二是运河儿女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以小见大;三是烟火气息与文化韵味的结合。他说:“这部剧立足当下,聚焦现实,具有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高度,同时还有对现实和社会认识的广度。这部剧在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方面,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文艺创作要求,做出了鲜明的实践回应。”

“《运河边的人们》有四个维度的‘道’——河之道、官之道、家之道、商之道。”《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运河边的人们》里流淌着两条运河,一条是东江市的大运河,一条是运河边人们的生活之河。两条运河在剧中互相交织,互相激荡,书写了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两条运河从历史中奔流而来,又向着未来奔涌而去,来去之间演奏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时代气象和个体命运的交响。”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则从人物塑造角度谈了感受。她表示人物形象的高度就是作品的艺术高度。《运河边的人们》在塑造路长河的手法上,注重将他与领导同事的工作关系,与家人的情感关系,朋友之间的友情关系都交融在治理大运河这条叙事主线上,通过人物的理性思考、原则的坚守、情感的温度,立体塑造了风骨,丰满了血肉。“一个人在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感中都会遇到路长河类似的现实问题,这也跳脱了主题性影视作品人物塑造的樊笼,更具现实意义。”

“《运河边的人们》用新视角打开了地标式故事。”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表示,这是一段古老的大运河在新世纪和新时代获得新生命、展现新气象的故事。“《运河边的人们》以历史机缘为辅助,讲当代故事,让运河边的儿女、古代史的传人成为当代史故事中的继承者,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者。比如路长河这个名字隐喻了这条长河是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它经历千年,答疑当代,并通向未来。”

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看来,《运河边的人们》是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双重角度来写大运河。“治理运河不仅是保护自然,也是守护文化,修复我们的精神家园。这部剧可贵之处在于没把文化简单化、符号化,而是将文化体现在老百姓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中,从新角度写中国故事,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向心力。”

“全剧以大运河为题,把两山理论和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新时代治国方略融入作品立意中,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鼓呼,显示出创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意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认为《运河边的人们》坚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践行了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针,“路长河这一干部形象是对那些为了大运河事业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干部的精神褒奖,为现实题材的人物塑造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表示习总书记高度重视运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增强的是历史自觉,坚定的是文化自信。他认为《运河边的人们》带来了四点创作启示:“第一,选题很重要,选题对就成功了一半;第二是故事。电视剧就是讲故事,让人物活起来。越深入生活,越能走进故事的源头,塑造出鲜活真实的人物,成功率就越高;第三,创作好故事要有一个包括编剧在内的优秀创作团队,不仅要有杰出的艺术表现力,更要有文化站位意识和艺术情怀。第四,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不断优化电视剧创作的良好生态。”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总结表示,《运河边的人们》找准了选题,实现了艺术创新,在主题创作上是一个典型范例,值得研究和借鉴,也提出了新思考——复盘研讨后,电视剧创作的下一步该如何做?他表示:“研讨会不是创作的结束,而是新创作的开始。只有这样,中国电视剧创作才会保持生命力,越来越有价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