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文化 “長虹”, 跨越46年的民樂之旅

“長虹”, 跨越46年的民樂之旅

【圖文:澳門文總】一首土家族民歌《龍船調》帶動台下觀衆熱情呼應。

台上,澳門老中青三代同台演奏;台下,是不離不棄幾十年的“長虹”鐵粉。 這裡沒有高級音響、沒有寬裕場地、更沒有瘋狂的叫好,只有安靜的聆聽、深情的凝望和由衷的掌聲。

這裡是老澳門的精神家園——澳門長虹音樂會。

7月26日,澳門長虹音樂會46週年慶音樂會圓滿落幕,這場由霍英東基金會資助的音樂盛會,以樸實真摯的演繹與溫暖熱烈的氛圍,為澳門市民呈現了一場兼具懷舊與活力的演出。

澳門長虹音樂會永遠榮譽會長吳仕明、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白冰、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兼音樂家專委會主任周游等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共同見證“長虹”46年的收穫與堅持。

音樂會現場,一首首經典與新意交織的節目單,串起“長虹”46年來走過的成長足跡。

開場以民樂合奏《電視主題曲組曲》《包青天》拉開序幕,熟悉旋律喚醒集體記憶,全場觀眾不時輕聲跟唱,開篇便漾起溫暖的記憶。

柳琴獨奏《漁歌》則以細膩琴弦勾勒出悠然意境,與二胡齊奏《拔根蘆柴花》的明快節奏形成動靜交織,前者如靜水深流,後者似春日生機,盡顯民樂韻味。

澳門長虹學員樂隊帶來的《金蛇狂舞》《男兒當自強》合奏頗具張力,喜慶旋律與激昂節奏交替,展現出後備力量的活力與傳承。

女聲獨唱《誰不說俺家鄉好》,演唱者以醇厚嗓音唱出對家鄉的熱愛,質樸深情引發全場共鳴。

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的旋律如喜訊般傳遍全場,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出席的社會各界人士亦紛紛點贊:
•“長虹音樂會就像澳門文化生活中的‘老朋友’。”
•“沒有華麗包裝,卻用最樸實的音樂溫暖人心。”

澳門長虹音樂會

澳門長虹音樂會於 1979 年 7 月成立,由一群熱衷於中國民族音樂、舞蹈及歌唱藝的人組成,前身為 1968 年成立的澳門街區學習宣傳隊。

本著推展中國民間音樂的宗,長虹音樂會曾舉辦大量不同形式的音樂專場;參與無數澳門政府及社團舉辦的演活動,逐漸成為澳門公眾熟悉的民樂團體。

澳門長虹音樂會下設澳門長虹民族樂團、澳門長虹藝術活動中心。

95 年 3 月,長虹突破性地與土生葡人組成的“新風格樂隊”攜手為澳門藝術節演出有濃鬱本土色彩的樂曲,受到中葡人士的熱烈歡迎,進而促成出版雷射唱片計劃的現,成為澳門第一隻中葡合作,具有歷史意義的唱片。

自 92 年起,長虹每年均舉辦大型中國民族音樂會。先後邀請過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著名音樂家赴澳門作演出,既增進澳門與各地音樂界的友誼,亦有助提升長虹的演出水準及豐富市民的文娛生活。

此外,為增進各地的音樂交流,長虹曾先後與各大樂團合作舉辦音樂會,並多次應邀出訪演出,廣獲好評。

近年,“長虹”積極嘗試以專場音樂會的形式舉辦對中國樂器作專題介紹的“中國民族樂器系列”活動,希望借此加深市民對各種民族樂器的認識,更好地推展民族音樂在澳門的普及發展。

除演出活動外,長虹音樂會還經常舉辦聲樂、舞蹈及民族樂器等訓練班,並派員到澳門各學校組織樂隊及教授民族樂器。對培養澳門的音樂人才、弘揚中國民族音樂起了一定作用。

46載弦歌不輟,46年初心如磐。

隨著這場音樂會的落幕,澳門長虹音樂會又寫下了溫暖的一筆。未來,將繼續以音樂為紐帶,聯結人心,傳承民樂,為澳門文化添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