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本報訊】7 月 1 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届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通過對香港發展實踐總結和法理分析,莊嚴宣告“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所有真正關心港澳前途的華夏同胞奔走相告,紀念這個鼓舞人心的重要時刻。相信香港和澳門,在建立法理共識與制度自信後,在充分覺悟到祖國是發展的最大優勢後,一定會齊心協力將“一國兩制”實踐推向更系統、更有序的新高度,而港澳也將走向更穩定、更繁榮的新階段。
具體到“一國兩制”的戰略部署上,習近平主席對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同樣適用於澳門。“四個必須”是法理體系的總結與重構,其中“愛國者治港”一條,點出了高度自治權具體構成的靈魂法則。重視愛國者、爭做愛國者,是中央對每個公民的殷切期許,也是對未來港澳發展之棟樑人才的基本要求。“四個希望”則是具體操作的實踐指南,給與為港澳發展做貢獻的各界人士,極為明晰的奮鬥方向。作為澳門宗教工作者,從中看到了中央對港澳從民生到民心無微不至的關懷,也看到民間宗教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社會價值:
首先,宗教人士作為社會一份子,應樹立“愛國愛教、利國利民”之愛國信念。澳門信教人口超過半數,历史悠久且传承有方,形成了範圍廣、組織有序的宗教環境。佛教在澳門華人間尤其普及,民間流傳“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其中大量德才兼備的管理人才,應當將佛教“自利利他”精神投向各界,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善用其民間威望,勇於擔當社會工作,尤其是大力增進澳門與內地和國外地區間的民間交流,成為愛國愛澳力量一份子,帶動廣大信徒提升澳門發展動能,為“一國兩制”推進護航。
其次,響應習主席“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的希望,利用宗教優勢推動人間佛教,改善澳門的生活條件。寺院是絕佳的風景區和文化園,積極整理和修復廟宇,開闢傳統養生服務、國粹課程和面向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活動,可以为澳門老城增添人情濃郁的城市公共場所。澳門無量壽功德林每年定期舉辦的水陸大法會,有 10000 多個澳門家庭親臨現場,已成為澳門人不可或缺的文化節慶。宗教組織還可以在其擅長的慈善公益领域大做文章,為教育、醫療、就業等領域提供更為細緻多元的公益服務,在滿足更深層的城市人性化需求同時,創造更多就業甚至是創業機會。
第三,習主席一再提醒“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宗教工作也應與時俱進,成為青年人心靈的慰藉和激勵之所。2022 年新冠疫情期間,澳門佛教總會與廣東省佛教協會、香港佛教聯合會合力籌辦“同心奮進新征程——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青年論壇”,用全程互聯網直播的形式,探討疫情期間的青年擔當和挫折關顧,在青年一代中產生巨大影響。
習主席的講話從理論闡釋與經驗總結兩條線索雙管齊下,鏗鏘有力,字字珠璣。正如華嚴經曰:“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一國兩制”的最新篇章等著每一個爱国者去踐行,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讓我們匯聚各方善緣,緊密團結,共同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於 2022 年 7 月 9 日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