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李良汪表示,為進一步協助視障人士獨立出行,特區政府先後在公共道路設置導盲磚與行人過路發聲裝置,並於公共巴士服務推出“視障助乘巴士報站”手機應用程式及巴士車廂報站系統等。然而,本澳部分行人路的導盲磚鋪設完善度與實際使用仍有落差,出現欠缺接駁、鋪設不連貫等情況,實用性減低之餘,同時增加視障人士的出行風險。
他指出,去年審計署公佈《視障人士的無障礙步行設施》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指出本澳導盲磚建設不完整的問題,應全面檢視不足,加快填補漏洞。惟至今仍未有妥善處理。
以拱形馬路靠近中國銀行一側的導盲磚為例,該處導盲磚導向至一公共電話亭且不連貫。有視障人士反映,雖然電話亭前設有危險警示磚,但由於導盲磚欠缺接駁,他們無法辨別避開危險物後繼續前行的方向,明顯沒有從用家角度設計。同樣,林茂空中走廊有部分導盲磚鋪設位置欠缺安全考慮,導盲磚與一旁的設施沒有預留足夠的空間,導致視障人士跟隨導盲磚步行時會撞到一旁的牆壁。以上種種設計,令視障人士出行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當局應儘快檢視設計的實用性和安全性,並立即作出整改,以確保無障礙設施真正符合視障人士的實際需求。
在公交出行方面,截至二O二四年六月,已有超過三百五十台巴士安裝了視障助乘系統的相關設備,當局去年表示將再增加一百台巴士安裝,使覆蓋率超過總營運巴士四成。然而,隨着無障礙公交出行需求日益增加,現有的數量仍未能滿足視障人士日常出行需要,系統覆蓋面仍有待大幅擴充。當局應加緊相關工作,制定明確時間表,早日實現視障助乘系統巴士路線全覆蓋,為視障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行。
李良汪認為,要真正着力改善視障人士無障礙出行環境,除了於規劃中制定工作項目,更應從實際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持續收集使用者意見並進行調整及改善,切勿讓無障礙設施成為殘疾人士出行的障礙,否則難以落實建設無障礙社會的目標。
市政署表示,會透過改善過路設施、消除行人路障礙、降低行人路過路處之路緣、調整過路街口高度及增設防滑導盲警示磚等方式,以完善無障礙環境。然而,拱形馬路靠近中國銀行一側,該處導盲磚不僅導向至公共電話亭,並出現沒有接駁的情況,為視障人士安全出行帶來風險。李良汪質詢就有障礙物的行人路方面,當局在導盲磚鋪設上,具體會如何完善?
林茂空中走廊雖然已根據《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鋪設導盲磚及設置扶手等無障礙設施,但部分導盲磚鋪設位置欠缺安全考慮,與一旁的設施之間沒有預留足夠的空間,導致視障人士跟隨導盲磚步行時會撞到一旁的牆壁或設施。他質詢當局會否立即作出整改,以保障視障人士出行安全?
就視障助乘系統至今仍未覆蓋至所有公共巴士,未能滿足視障人士日常出行需要。他要求當局交代,在推動有關工作上,會否制定工作時間表,以實現視障助乘系統全覆蓋,為視障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公交出行?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