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淑妍
2025年9月30日是柯正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特作诗一首《咏柯正平》,以致敬深深镌刻在澳门历史丰碑上的杰出人物——兼具革命者勇气、企业家智慧、政治家远见的柯正平先生。
《咏柯正平》
濠江烽火铸英名,
药局藏锋济世情。
莲岛归来春色满,
不争功业自留名。

柯正平(1911年4月—2005年9月),原名柯平,广东海丰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港澳地区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澳门王”和“红色总督”。他的一生与澳门的发展紧密相连,在革命、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为国家统一和澳门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革命先驱:从东江纵队到隐蔽战线
柯正平早年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工农革命军,参与海陆丰农民运动。1929年赴香港从事地下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澳门共产党组织机构的创建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香港、澳门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为东江纵队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并开辟了澳门至广州湾的地下交通线,护送文化界人士如夏衍、金山等逃离日寇魔爪。解放战争时期,他奉命创办南光贸易公司(南光集团前身),在帝国主义封锁下承担起战略物资转运任务,为解放海南岛、支援抗美援朝提供了关键保障 。
澳门基石:经济建设与社会治理
作为澳门中资机构的开拓者,柯正平以商业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他主导成立南通银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前身),推动澳门金融体系现代化;创办澳门中国旅行社,奠定澳门旅游业基础;填海扩建码头、建立运输车队,完善澳门物流网络 。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保障供给,稳定物价”方针,通过南光公司组织内地粮油、建材等物资供应澳门,平抑市场波动,赢得市民信赖 。他还联合何贤、马万祺等爱国商人,推动澳门工商界参与内地建设,投资兴建广珠公路四座大桥,开创“集资建桥、以桥养桥”的先河。
回归功臣:从谈判桌到基本法起草
柯正平是澳门回归进程的核心推动者。1980年代,他以中方代表身份参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期间,他作为起草委员会委员,深入调研澳门社会实际,提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具体实施路径,为法律框架的科学性、可行性奠定基础 。1999年澳门回归时,他以78岁高龄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并继续担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确保政权平稳过渡 。回归后,他致力于推动“一国两制”实践,反对分裂行径,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2003年获澳门特区政府授予最高荣誉“大莲花勋章” 。

精神遗产:忠诚与担当的典范
柯正平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他长期身处复杂环境,始终坚守信仰,以“地下工作者”身份默默奉献,直至晚年才公开党员身份。他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与澳门各界人士广交朋友,被誉为“澳门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其领导的南光集团至今仍是澳门最大中资企业,业务涵盖能源、旅游、金融等领域,延续着他“根植澳门、服务国家”的理念。2005年,柯正平在澳门逝世,各界人士自发悼念,称其“高风亮节,堪为后世楷模” 。
柯正平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澳门的历史丰碑上。他以革命者的勇气、企业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远见,在特殊历史时期架起了澳门与祖国的桥梁。从物资转运的“地下通道”到基本法起草的庄严殿堂,他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本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在“一国两制”实践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