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未分类 收藏家手中的启功书画真迹,难得一见

收藏家手中的启功书画真迹,难得一见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文|邱季端(邱季端文化博物馆馆长)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清世宗雍正帝第九代孙。著名教育家、书画家、诗人、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

启功先生与本文作者邱季端合影


本人生不逢时,一九六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时,启功老师“右派”帽子虽摘,仍戴着“摘帽右派”帽子而无法讲课。根据同班同学回忆,启功老师1963年曾在师大最大的教室做过关于诗词格律的讲座,座无虚席,遗憾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竟然错过了。

“W革”时,红W兵强迫启功老师抄写大字报,我曾见过老师乐呵呵地糊贴大字报。和大多数“反动学术权威”一样,启功老师也逃不过抄家的厄运,甚为惶恐。我们年级有的同学得到消息,快速先到小乘巷老师家中,问:“有封资修的东西吗?”老师答:“无资修,有封建的。”我们同学:“有封,那就给你封起来吧。”于是在书箱、柳条箱上贴了“红卫兵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大队”的封条,使老师的衣物、手稿、书画免遭当时各路造反派、红卫兵抄没。我的同学是假抄家真保护,这也许是老师很多书画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吧。当然,师母章宝琛冒险秘藏老师大量著作书画是最大功劳。我们同学普遍对中文系“右派”老师如钟敬文、黄药眠、启功、俞敏(四位都是大师,俞敏老师亲授我班古汉语)心存敬意,碍于政治环境,只是敢敬不敢言罢了。

八十年代初,经我的辅导员老师、北师大艺术学院创建者黄会林恩师的引见,得以在小红楼拜见启功老师,承蒙老师对我这个老学生垂爱,老师为我香港八间公司都亲笔题写了公司名。之后我多次拜访老师,老师总是言笑晏晏,和蔼可亲,临别总赠送几幅墨宝,笑说给我“糊壁”。有一次老师对我说:“明天又叫我到钓鱼台国宾馆休息两个月,哪里是休息,无非叫我去写字。我给他们写了,那些服务员服侍我一两个月,我好意思不给他们写吗?”

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2004年在英东楼门前,那时老师坐在轮椅上由几位小学妹拥簇着,我挤到老师身旁和他照了张相,遗憾的是学校的摄影师没有把照片给我。一年后,老师和我们永别了。

《启功书画暨收藏馆》展出的部分是老师的馈赠,少数是从拍卖行拍到的拍品,其余大部分是来自三位和老师私交甚笃、因缘颇深的平常人的私藏,老师和此三位人士的深情和相交往来,外人知之甚少,却藏着老师内心世界、生活轨迹的大景观。

三位“平常人”第一位是杜光远先生,年长老师几年,原浙江省某大报的总编,后打成右派,妻离子散,孤身一人在孤山下弄了小茶园为家。据杜先生在吊唁老师的文中说,他和老师相知相交数十载。杜先生收藏的老师书画书信由他的堂侄转让给我。第二位吴少泉先生,湖南张家界中医,他治好老师的肩疾,老师赠送他的书画由他孙女带到厦门转让给我,所得售金全部捐赠他的家乡修建水库。第三位是熊琴香大姐,江西金溪人,今年九十岁。八十年代夫妇俩在北京卖菜结识启功老师,九二年,老师亲自到金溪她家住了二十几天。老师赠送她两千多件书画(包括老师收藏鉴定的数百件古今书画)。这三人的藏品现大部分在寒江雪艺术馆里,老师与他们的往来书信也在本馆展出。

研究启功,离开此三人和他们的藏品书信,无法窥视启功老师的人生格局和艺术成就。

世人推崇启功老师的书法,其画作更是老师艺术成就的辉煌殿堂。老师不但画山水兰竹,也画人物动物,仕女苍鹰,画可和大千白石媲美。在老师的画作里,尽显诗书画融为一体的最美最高的艺术境界。

本馆收藏两百多幅老师和当代几位著名书画家合作的书画,将分批分期展出,以飨观者。

老师的收藏,除古今书画外,还收藏古陶瓷,本馆收集老师收藏的古陶瓷两百多件,都是老师九十年代在金溪县生活二十几天于当地购置的,本馆也将分批分期展出。

启功老师在诗作中多次提到所南翁和倪云林。所南翁即宋末元初郑思肖,福建连江人,或坐或睡脸永远朝南,以示鄙视北元,风骨气节为历代所崇。郑思肖以画兰竹闻名于世,“壁上墨兰香可掬,令人常忆所南翁”。倪云林,元四家之一,他在《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

综观启功老师一生,风骨铮亮,气节无尘,高雅洁净,温良敦厚,行为世范,“坚净翁”诚一代宗师。

启功老师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是北师大校训,也可作为所有学子人格修养的箴言。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