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統計局2023年數據,本澳心臟科專科門診的求診者逐年上升;而2022年衛生局及鏡湖醫院已登記的高血壓患者約9.7萬人,近10年均呈上升趨勢,可見心血管及相關疾病已成為本澳主要慢性病之一,加上過去不時發生的不幸事件,故社會一直有意見提倡要普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的設置。
本澳過去主要透過教育發展基金資助澳門學校添置AED,並與團體合作主要在口岸、銀行及輕軌站等地設置,而本人於2022年提出AED相關的書面質詢時,有關計劃的設置數量為76台,現時則增加至98台,新增AED主要位於輕軌站點設施(14台),相關設備的普及確實正在推進當中。然而,澳門同時作為旅遊城市,以「國際大都市」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定位,2024年的訪澳旅客量近3,500萬,當局有必要對AED的設置制定科學指標,為本澳居民和訪澳旅客構建一張「安心」的防護網。
以國內市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其中兩個城市為例,深圳於2017年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計劃在5-10年內實現每10萬服務人口配備100台AED的目標;而廣州則於2024年公佈《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規範(暫行)》,明確了場所設置要求及人員培訓等。而本澳目前的AED以每十萬名居民只獲配約14台,同時沒有明確的設置標準和培訓要求,當局應適時研究並參考鄰近地區經驗,為AED設置進行科學合理的佈局。
另外,過去有議員指當局曾表示為AED設置地點設計分佈地圖,惟至今僅在民間合作機構平台上找到較為簡便的網上地圖,一方面相關搜索引擎對本澳地圖及商鋪的準確性一直欠缺,同時亦未有展示確實地點和AED擺放的現場相片,當居民在緊急關頭有如大海撈針。適逢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要對「一戶通」進行全面優化,AED設置的網上地圖能否藉今次更新優化,將有關地圖資訊納入其中,期望當局研究和推動。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針對現時AED設置的數量及地點沒有明確的指標及標準。請問當局會否參考國內城市經驗,對AED的設置制訂官方指引,以進一步加快和推動AED的普及化和標準化?
2、針對現時AED的設置未有清晰易用的網上地圖,請問當局會否考慮藉「一戶通」的全面優化,整合現時所有受政府資助及居民可獲取的AED地點製作統一官方地圖,並與「一戶通」合作分享有關資訊,為居民提供清晰的位置訊息?
3、除AED的設置外,普及使用方法同樣重要。請問當局會否計劃就AED的認知、應用以及各類急救課程,對本澳學生及不同居民群體進行相適應的推廣和教育?當局又會否考慮參考廣州經驗,針對設置AED的場所按“1:10”的比例,透過推廣包括AED使用的急救培訓,推動本澳AED安裝點附近工作至少10名以上工作人員完成相關急救培訓的覆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