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良好的公交出行是影響旅客遊玩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便捷的公交服務。然而,的士作為當中重要的一環,長期面臨著需求大、車輛少、乘搭難等問題,難以發揮公交分流效果,社會一直期望能改善相關服務,提升居民及旅客出行體驗。
據早前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數據,去年澳門電的總需求量達2246萬單,成功接載425萬單,成功率約2成,相關數據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場對具備電話或線上預約功能的的士需求十分龐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首批100部藍色特別的士的執照有效期將於今年9月30日到期;加上今年首季陸續投入服務的新一批500部8年期普通的士中,亦只有少數加入線上預約服務,面對僧多粥少的情況,根本無法滿足居民對相關服務的需求。
的士數量的不足,加上缺乏高效便捷的預約途徑,不僅讓旅客和居民日常用車體驗大打折扣,更會影響特定有需要的群體出行。現時電召的士擁有12部無障礙的士提供服務,提供無障礙服務佔總訂單量的5%,首批藍色特別的士到期後,將再減少5部無障礙的士。有傷殘人士反映無障礙的士預約很快額滿,而且即時用車亦未必能安排到車輛,而據悉新一批普通的士中,亦僅有少量無障礙的士,日常傷殘人士使用的士存在一定的困難。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現時全澳營運的士數量逾1750輛,當中無障礙的士佔比不到1%,對比鄰近香港的士數量18163輛,無障礙的士4700輛,佔比25.9%,且香港將計劃再增加無障礙的士比例。可見本澳的士服務對傷殘人士的友善程度明顯落後於鄰近地區。當局在未來電召的士或一般的士服務判給中,會否進一步要求增加無障礙的士數量?
2、過去電召的士應召率偏低,當局去年在回覆本人的質詢時表示“本局會密切關注的士業界發展及用車需求,依法保障的士營運秩序和各方合法權益,持續提升的士服務質量”。面對當前首批100部藍色特別的士的執照有效期即將屆滿,請問當局在未來在新的特別的士合同、數量及監管方面,將會採取何種措施,改善現時應召率低的問題,更好滿足社會對的士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