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區加強關注精神及心理健康,學生輔導員的服務需求亦有所提升。在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當中,提供學生輔導服務的學校校部數目已由回歸前的30多個增至今學年116個。至2024年10月,全澳學校的學生輔導員人數更已超過390人,其規模及團隊日益狀大,為培養青少年發展、滿足學生需要、解決學生成長期間遇上的問題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駐校學生輔導員、教師近年肩負更為繁重的工作。據教青局介紹,當局除協調輔導機構於校內為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預防性的輔導活動外,亦透過資深心理輔導員及專業督導加強對學生輔導員的專業引導,為各學校訂定心理健康計劃;而教職員需接受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精神健康補充素材等專業培訓,並透過與學生輔導員加強合作,因應學生需要採取適切的支援與輔導措施。從上述措施可見,學生輔導員數量及工作日益增加,他們的權益、專業發展,都需要進一步得到重視。
另外,《健康澳門藍圖》亦提到“資源下沉”等政策方向,強化“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持續提升精神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將心理諮詢服務融入社區,從家庭、學校、社區等不同層面動員社會共同關注精神健康,建立緊急聯繫機制跟進轉介個案;故此,除了醫療和社區機構以外,相信學校亦為加強保障學生、家長、教師的精神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為此,各相關部門和機構應積極創設條件,研究增強學生輔導員的職業穩定性。政府不同部門將來更應重視學生輔導員的專業定位,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及穩定而專業的隊伍創設合適條件、福利以及保障,編織更緊密的社區安全網,守護澳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為學生及青年擔當更好的“健康守門員”角色。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隨著社會更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學生輔導員的團隊日益狀大,目前更接近400人,他們的輔導工作不僅涉及學生,也需要舉辦各類預防或發展類活動,任務繁重,當局有沒有計劃鞏固他們的專業化發展,支持輔導機構研究強化學生輔導員隊伍的專業性,包括適當優化他們的福利待遇?
二、當局一直強調學生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優於鄰近地區;除了人數和比例,穩定的工作環境、與學校的互信和協作,以至與學生之間建立熟悉感和信任感都十分重要。當局如何支持學生輔導機構加大支援學生輔導員,以加強他們的工作穩定性、跟進個案的延續性,明確界定其工作範圍,支持其更專注開展預防和輔導工作?
三、《健康澳門藍圖》提到“資源下沉”等政策方向,建立緊急聯繫機制跟進轉介個案,目前機制的發揮成效如何?在青少年包括學生的精神衛生預防工作方面,目前各項促進青少年精神健康措施的落實情況如何?
澳區政府教青局關於立法會李靜儀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經徵詢衛生局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2024年12月13日第1240/E953/VII/GPAL/2024號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2024年11月29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4年12月16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致力循多渠道創設有利學生成長的環境,並於2021年成立跨部門和社區機構協作的“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聯合家庭、學校、社區等不同層面的力量,協力構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支援網絡。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 “教青局”)持續優化學生輔導團隊建設,藉着發揮不同專業角色的力量,加強對學生的支援。目前,學生輔導團隊除學生輔導員外,亦包括輔導服務主任、副主任、巡迴資深心理學生輔導員、專業督導及活動助理。其中,駐校學生輔導員為學生開展各類預防及發展性質的輔導活動,以及為有需要的學生個案提供個別輔導及跟進;近年更增設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且具有一定年資的巡迴資深心理輔導員,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輔導及支援;另外,為提升學生輔導員的專業技巧,教青局透過機構聘請專業督導,支援學生輔導員處理較複雜的學生個案,並為學生輔導員進行個人或小組的督導,以及提供專題培訓,提升學生輔導員的專業技巧及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教青局持續與衛生部門合作為學生輔導員提供與心理健康相關主題的培訓,亦透過恆常與輔導機構進行會議、巡查及推行學生輔導電子系統等多重的評估機制,加強學生輔導團隊的專業能力,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教青局將按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需要優化學生輔導團隊的配置,透過團隊內不同人員的互相協作,為前線學生輔導員提供專業、行政及跨部門協作等不同面向的支援,從而加強學生輔導服務的質量及穩定性。
為全面關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自2022/2023學年起,教青局推動全澳學校設立“校園身心健康工作小組”。同時,制訂學生心理健康辨識表及工作指引,持續派員入校為教職員提供培訓及支援,並以分層分級方式,及時辨識學生的需要,並為其提供所需的支援。與此同時,教青局持續舉辦培訓,加強教學人員對不同學生狀況的認識及應對技巧。此外,教青局一直推動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自2024/2025學年開始按月推出“心理健康教學課件”,供教學人員在課堂上使用,加強學生關注、認識及正確處理自身情緒。在促進跨部門協作方面,特區政府2021年成立了跨部門和社區機構協作的“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聯合家庭、學校、社區等不同層面的服務網絡支援青少年,並發揮跨部門 “綠色通道”的作用,讓有需要的學生盡快獲得支援。
特區政府貫徹落實“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跨部門協作機制,提供可及性高的精神健康服務,不斷擴大社會支援網絡。衛生局已於8間衛生中心設立心理保健門診,並持續資助2間非牟利機構提供心理諮詢服務;而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與衛生中心和非牟利機構建立了緊急聯繫機制跟進轉介個案,並於急診部提供24小時精神科專科服務,即時處理緊急情況。
在宣傳教育方面,衛生局透過“心理健康資訊網”專頁,提供紓緩壓力方法、抑鬱症及常見誤解的資訊,以及自我心理狀態快速測試等,提升不同年齡層居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並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渠道。
《健康澳門藍圖》在精神健康方面,已訂定階段性策略及至2030年要達致的3個具體目標和6個評估指標,通過制訂健康政策、構建健康環境、促進居民實踐健康行為三方面,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未來,將持續加強培訓衛生中心的前線醫療人員,提升衛生中心處理和跟進受情緒困擾人士的能力,致力於將精神健康服務融入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同時,將加強與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合作,擴大心理治療服務的名額,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