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人口預測二O二二至二O四一》指出,本地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加劇,老年人口比例在二O二O年時已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一,較總人口提前了三年步入老齡社會,並預計於二O二九年達到百分之二十一點四,較總人口更早踏入超老齡社會,可以預視長者服務尤其照顧方面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議員李良汪指出,雖然特區政府為應對不斷增加的長期照顧問題,已在東區-2開展興建長者院舍大樓等設施,未來將增加一千一百個宿位,惟有關工程預計在二O二六年年底竣工,二O二九年才投入服務,短期內難以紓緩院舍需求的壓力。而即使未來上述院舍投入服務,恐亦難應付人口老化嚴重而衍生更多的照顧需求。故此,不論在宿位數量以至照顧服務人資方面,特區政府均需作出周詳的規劃和部署,以滿足人口老齡化下長者服務的各類需要。
他稱,《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二O二一至二O二五年)》亦提及,需積極發展多元化的長期照顧服務模式,結合家庭、社會、企業與政府的力量,為不同階層與不同需要的長者提供不同模式的公、私營服務。然而,本澳近年的院舍設施多由特區政府興建,再以資助形式交由機構營運,私營照顧服務則未見有較多發展。因應人口老化嚴重,特區政府除了在公營服務的投入外,亦應積極推動私營市場的投入,為長者提供多元選擇的同時,亦為本澳紓緩宿位緊張的壓力。
此外,社會上有不少獨居、雙老和雙職家庭,以及在輪候院舍的長者,因家人不具條件照顧,需依靠社區的支援服務,惟現時宿位緊張、輪候者眾、新院舍落成需時,種種原因,令社區支援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出現持續的需求。他認為,當局應持續評估社區支援服務的需求量,除不斷對服務作出優化外,尤應檢視支援服務是否充足,並適時擴大相關人力資源,以應對持續增加的長者服務需要。
他質詢特區政府,除透過高等院校開辦或增加與長者照護相關的課程,以及透過特別助學金鼓勵和支持中學畢業生升讀有關課程外,在增加及培訓相關人資上還有何規劃部署,有否全面評估未來照顧服務的人資需求量?宿位輪候需時,社區照顧支援不可或缺,質詢當局有否持續評估支援服務的供求發展情況?短期內是否有擴充服務的需要?
《二五規劃》提到,需要積極發展多元化的長期照顧服務模式,結合家庭、社會、企業與政府的力量,為不同階層與不同需要的長者提供不同模式的公、私營服務。社會文化司司長表示,在社會有需要的情況下,會研究提供土地興建私營安老設施,質詢相關研究工作將於何時開展?除計劃在東區-2的長者院舍設自負盈虧的宿位,未來還有何政策措施推動更多私營服務,尤其院舍服務投入市場,以緩解人口老化帶來的宿位壓力?
此外,社會文化司司長表示,計劃開展對全澳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的普查工作,為未來養老規劃工作提供數據參考。質詢相關工作將於何時開展,有否更多相關資訊向社會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