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文化大展,澳門藝術博物館“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的展期已踏入最後一周,想要近距離感受重樓深宮之內生活的朋友,要捉緊最後機會啦!
在親臨觀展之前,可以先看看以下幾件展品背後的故事~
一、富貴天然

重華宮在乾隆皇帝人生中佔據其非常重要的位置,既是“書房”、“珍寶庫”,亦是聯絡感情的場所。73歲的乾隆在《重華宮記》中寫道:“少而居之,長而習之,四十餘年之政,皆由是而出。”
弘曆(乾隆登極前名字)出生於天潢貴胄之家,自小聰穎好學,12歲已得祖父康熙皇帝的青睞。其父胤禛繼位後,秘密立弘曆為皇太子。弘曆17歲迎娶富察氏(孝賢皇后)為嫡福晉,並移居紫禁城內乾西五所之一的乾西二所。弘曆繼承皇位後,作為皇子時期居住的乾西二所,不斷按照乾隆的意願被改造,並升格命名為“重華宮”。

通高1.5釐米 紐高0.9釐米
印面長2.7釐米 面寬1.1釐米
碧玉質,虎紐,連珠璽,印文一圓一方,陰文篆書。此印為組印,與其他印章共置一匣,共計十六方。
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賞賜弘曆在圓明園長春仙館居住,並賜號“長春居士”。“寶親王寶”、“長春居士”印收錄在乾隆《寶藪》中,為乾隆還是皇子時期製作,其後也常鈐蓋於內府收藏的書畫中。
二、齊家齊室

弘曆成婚後,搬入了重華宮的前身――乾西二所,並將居室稱為“芝蘭室”。“芝蘭”意指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也會受其潛移默化成為高尚的人。弘曆與富察氏相敬如賓,和如琴瑟,既有蘭香滿室的風雅,亦有見賢思齊的自勉。在弘曆心中,他與富察氏之間莫逆於心,是夫妻更是知音。
弘曆深得祖父與父親的恩寵,為表達思念之情,所以將以往賞賜之物收藏在重華宮,一直珍存。同時,乾隆以身作則,提出“以孝治天下”,皇太后聖壽,乾隆撰文賦詩,親率皇子皇孫起舞祝壽。宮中重大節日,都要陪侍皇太后在重華宮進膳、看戲,齊享天倫之樂。

縱60.5釐米 橫48釐米
此幅油畫作品,肖像主人是孝賢純皇后,她是弘曆的第一位皇后,為人賢淑恭儉,深得乾隆帝敬服與喜愛。乾隆十三年其隨駕東巡,返京途中患病,在山東德州病故。
此圖通過細膩筆法表現人物面部的細節,孝賢純皇后表情肅穆典雅,整幅作品設色華麗而不失雅致。由於採用西方油畫形式創作,人物面部肌肉與骨骼的解剖結構精準,富有質感。

縱65釐米 橫56釐米
此幅作品也是清宮舊藏的一幅油畫肖像作品,像主人是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后。
此圖以半身構圖描繪,人物表情肅穆溫和,整幅作品設色典雅。採用西方油畫形式創作,人物面部肌肉與骨骼的結構表現得非常精準,將像主人略有鬆弛的面部肌肉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盛世文治

弘曆繼位後,將乾西五所的頭所改為漱芳齋並建戲台,成為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乾隆皇帝在重華宮除舉行三清茶宴詠詩聯句等文事活動外,還會進行接見使節等政治活動。
乾隆治國安邦,繁榮的文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叢書《四庫全書》,以及音樂百科專著《律呂正義後編》、政書《皇朝禮器圖式》等典籍的編纂。

長31.5釐米 寬21.6釐米 高7釐米
此硯為端石製成,隨形巧做呈“風”字形。硯堂平闊,適宜研墨。硯池內深淺浮雕海水龍珠紋,極具裝飾效果,為乾隆皇帝晚年御用鑑藏硯。
硯背面鐫刻有“宣和”二字篆體,為仿宋徽宗宣和時期用硯。清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也有仿宋各式硯的製作。隨形配有嵌玉鷺鷥蓮花紋紫檀木盒,應為內廷造辦處所製,極具宮廷特色。

縱204釐米 橫131釐米
此圖作於雍正十二年,畫面中身穿漢族衣冠的青年男子清雅飄逸,五官及臉型正與弘曆登基時的“朝服像”極為接近,根據圖中右上方弘曆自題詩及他所鈐“寶親王寶”印文可以確定,此人正是弘曆本人。
圖中人物面部及雙手的比例極為準確,陰影表現細膩,使觀者有如視真人之感。身體造型把握準確,衣紋線條流暢,可見作者有較高的以線塑形功力。若在現場觀看,其高達2米的畫幅可帶來更大的震撼感受。
四、政通人和

乾隆皇帝一生共舉行過六次大閱,展示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火槍火炮等火器裝備,還會特地安排在京諸王、使節一同觀看。此外,謁拜祖陵,南巡江浙,主持編修典籍,篤信藏傳佛教,文治武功俱臻高峰。
綜觀乾隆皇帝一生的對外政策,根本上還是沿襲了有清一代積極進取而後鞏固防守的方針,亦執中克制,體現了“天子守在四夷”的儒家治國方略。

長99釐米
此劍重廿四兩,屬乾隆皇帝“天地人”刀劍系列。劍柄木質,外纏黃絲絛帶,護手和柄頭為鐵鋄金鏤空花卉紋。劍身鋼質,刃底部近銎處錯金、銀、銅三絲呈鳳凰、雲紋圖形,一面隸書“天字七號”和“德興”劍銘;另一面隸書“乾隆年製”款及一人用劍一人拱手圖案。
“天地人”寶劍共30把,乾隆十三年至二十二年內務府造辦處奉命打造,為清代宮廷武備之代表。這些寶劍有專屬的名字及編號,均由皇帝欽定,富含深意。“德興”之典應出自《史記》:“禍自怨起,福由德興”。

橫444釐米 縱35.4釐米
全畫長796釐米 寬39.8釐米
此卷緙絲喇嘛說以乾隆帝御筆所書《喇嘛說》為藍本,以緙絲工藝織造而成。此卷鈐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淳化軒寶”,入選石渠寶笈,是清代宮廷緙絲書畫中的重要收藏品之一。


本次展覽以乾隆的收藏、創作、生活痕跡為載體,既展示了他個人操行的大德之美,包括為子、為夫、為父的各個階段,也展示了他作為君王時期治國安邦、聯絡君臣之情的種種美德。
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開幕式上所說,“透過重華宮展,我們看到了一位敏而好學的少年;孝心至誠的兒子;情深繾綣的丈夫;承繼祖先的皇帝;勤政理國的君王”。
平面圖片始終無法體現文物的精美和細巧,趁着展期最後一周,入場感受弘曆從意氣風華的翩翩少年成長為盛世天子的脈絡吧。

展期:至2025年3月2日(周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地址:澳門藝術博物館4樓
來源:澳門新聞局
資料及圖片:《澳門》雜誌、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