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新聞 羅彩燕:促修改法律法規緩和學生家長壓力,整合跨部門協作應對自殺年輕化

羅彩燕:促修改法律法規緩和學生家長壓力,整合跨部門協作應對自殺年輕化

本澳再次傳出青少年在校園內自殺的消息,引起社會嘩然。不論是在網絡社交平台還是電台時事節目,均湧現大量網民和家長的討論和關注,其討論焦點離不開校園欺凌暴力以及過量的作業壓力。全國婦聯委員、澳門江門婦女會會長、立法會議員羅彩燕指出自殺的成因錯綜複雜,牽涉多種環境因素,但相對於成人或長者,青少年的生活環境主要圍繞校園生活、家庭關係及自身健康。故此校園欺凌與過量作業壓力的問題不能忽視,亦是為無數學生和家長造成巨大壓力的來源之一。她促請有關部門應透過修訂行政法規,為學校制定適當的作業上限,以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保障學生擁有正常和充足的休息時間。

她指出近期的輿論當中有不少家長不約而同地反映,不少學校每日均會為學生安排大量的作業和抄寫,往往需要花費2-3小時才完成,這不僅犧牲了學生的個人自由時間,若然學生對內容不熟悉或者接近考試期間,則需要更長的作業時間完成作業,至深夜方能就寢,這對家長而言更加是一場惡夢。

羅彩燕指出,早在2012年經已有研究調查顯示,過半數學生表示學習壓力較大至非常大,到2018年的同類型調查指出作業花費時間,過半數學生需要2至3個小時完成作業,當中超過一成的學生需要3小時以上。對於學生過量作業和測驗的聲音多年來從不間斷,直至有關部門在2021回應社會訴求,表示將作業量和測驗量納入學校綜合評鑑的指標內容,並親自到學校與校方探討學生功課量的問題,希望功課和評核的指引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為他們帶來壓力。

話雖如此,但近年學生的作業數量與壓力卻有增無減。去年有機構公佈兩份關於學生壓力的研究調查,近七成學生精神壓力程度為中等至偏高,而學業則是首要的壓力來源。近半數學生對作業數量感到的壓力程度為中等至偏高,超過六成學生每週花費3小時以上在作業上,且近半數學生每學期有超過五次以上測驗。這些數據反映出有關部門當年所制定的指引並未發揮出實際的改善作用。而受壓的並不止是學生和家長,過量的功課佈置和測驗亦為前線老師帶來巨大的工作量和壓力。

所謂學習,「學,覺悟也」,「習」即為反覆的練習,若然習比學多,乃本末倒置。她表示自己亦是為人父母,深知道並非每位家長都具備適切的教育專業技巧和知識,在兼顧自身壓力情況之下,每日尚要花費大量時間輔導子女功課或監督抄寫操練,過程既為雙方造成壓力,亦不免可能會破壞彼此的和諧關係。她認為在講求培養學生創意多元思維、追求全人發展的趨勢下,若功課、考核不能提起學習動機,社會應反思教育目的和意義。

羅彩燕分析指澳門教育制度採取教學自主模式,每間學校的教育政策方針各有特色,故此在當前法律法規的保留制度下,有關部門制定的指引並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故此她促請有關部門應考慮透過修訂相關教育法律法規,利用法律約束力為學校制定適當的功課和測驗數量上限,以切實減輕學生和家長及前線老師的壓力,並確保學生擁有充足的自由學習和休息時間。與此同時,面對自殺逐漸年輕化的現象,她亦促請特區政府除了要持續投放人手和資源之外,亦需要採取主動角色,透過頂層規劃促成跨部門協作,責令據主導地位的教育部門,聯動轄下的社工局、衛生局等跨部門共同協作。例如,整合社工局「生命守護人」資源,對接教育部門的「家校合作」計劃,務求將現有之活動和資源整合和對接,以達至有效精準的「協同效應」,以應對持續惡化的自殺年輕化現象,維護青少年人的健康成長以及守護家庭。

福建省政協澳區常委:推動閩澳聯動迎機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