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馬耀鋒有關關注本澳體育產業的發展配套及支持措施的書面質詢(附質詢回覆)

議員之聲|馬耀鋒有關關注本澳體育產業的發展配套及支持措施的書面質詢(附質詢回覆)

特區政府於2023年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當中明確要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推動“旅遊+體育”的跨界融合,並於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體育之城”的建設目標,冀藉各類體育盛事吸引旅客觀賞或來澳參與賽事;加上過去特區政府的持續進動,本澳亦已有不少知道賽事品牌,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WTT澳門冠軍賽及網球錦標賽等,亦成功吸引大量海內、外及本地觀眾參與,充分展現出本澳在發展體育產業方面的潛力和條件。

隨著本澳體育產業的逐漸成型和成熟,越來越多國際性、區域性的大型賽事落地澳門,產業的發展亦對本澳相關專業人才的儲備提出更高要求。過去,本人亦曾就相關問題向政府提出質詢,反映業界人士對本澳舉辦賽事所需的專業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當中包括各類型的比賽裁判、協助人員及後援配套等方面的專業水平和數量上皆存在優化空間。

當局在回覆時表示,多年來致力提升體育人員的專業水平,並持續資助更多體育人員取得本地或國際單項體育聯會認可的教練或裁判等級資格,本人對相關工作表示認同。然而,本澳部份體育賽事,如“全澳籃球銀牌賽”,就出現因各項資源(包括專業人力,場地設備,資金等)不足的原因,導致賽事及可參與比賽的隊伍大幅減少的情況;為此,本澳對相關專業人才具體需求和增長的研判,以及當局資助措施目前的執行情況和成效,亦期望當局可以透露更多資訊助社會清晰掌握。

另一方面,完善的體育設施場地對於本澳發展體育產業或培育產業及體育人才,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惟本澳近年雖藉望廈體育館的建設,對本澳室內體育場地起到資源補充的效果,但有意見指出,市民在望廈體育館內輪候場地使用時,由於大堂沒有設置等候座位而導致他們只能席地而座,期望當局可以改善有關情況;另外,如塔石體育館等本地日常舉辦大型賽事的場館,亦因爲日久失修而導致館內漏水,且觀衆席座位損毀嚴重的情況出現;澳門蛋亦出現同類滲漏情況,對在相關場地進行訓練的澳門運動員形成阻礙及危險,相關問題值得當局正視,以優化本澳各體育場地的整體使用環境,讓澳門體育之城的金名片得到保障。

此外,充份的體育場地,尤其是室內體育用地,對於澳門體育發展及小型賽事的舉辦至關重要,特別是隨著近年社會及經濟發展,增加體育資源成為居民主要訴求。參考當局「2022澳門體育場地調查」結果,本澳下環區、新橋區、荷蘭園區等傳統民生區域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足0.2平方米,石排灣城區更是一場難求;現時本澳擁有不少土地儲備,當局會否考慮透過國際及國內採用氣膜建築技術興建的體育場館,為居民及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可選擇的室內場地資源,藉得當局借鑒。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針對本澳體育產業的專業人才儲備,當局表示正持續推動和資助,請問當局目前相關培訓工作的成效和執行情況為何,以及是否足以應付現時體育盛事日漸增加的需求?此外,當局會否對本澳相關產業人才的供應和需求開展調研工作,為人才培養工作制訂具體目標?
  2. 有意見指現時本澳不少室內體育場地均出現失修或滲漏,場內其他使用環境有待改善的情況,對在相關場地進行訓練的澳門運動員形成阻礙及危險,請問當局有否計劃解決上述問題,讓本澳室內體育場地的設備條件乃至市民使用的環境皆得到完善和優化?
  3. 國外及國內已有眾多採用臨時性建築技術(例如氣膜)興建體育場館的成功例子,且不乏在強烈風速甚至颶風地區的興建例子。對此,請問當局會否考慮採用上述技術,以及本澳土地儲備豐富的條件,為居民提供具備不受風雨影響、建造時間短、安裝便捷、易於拆卸和搬運特點的臨時性體育場地,以進一步增加本澳尤其室內體育用地的資源?

澳區政府體育局關於立法會馬耀鋒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