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科研创新平台,
是催生尖端科研成果及其产业化
落地的“摇篮”。
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
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
助推科创与产业“双开花”!
伴随着合作区的建设,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线,以合作区“四新产业”为“特色抓手”,以澳门科技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为依托,实现了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01
龙头引领
产学研融合项目“开枝散叶”

2019年,澳门科技大学与横琴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这所集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人才聚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产学研示范基地,就此落户横琴。
截至2021年12月,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累计获得资助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项,已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究等商业项目17项,涵盖中医药、深空探测、系统工程技术、智慧城市等领域,获资助金额累计超3000万元。

随着澳门科技大学两所“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一批涉及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的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的实验室纷纷落地横琴。
如今,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已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6个大湾区联合实验室、7个创新工程领域科研院所,以及1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02
打好组合拳
产业创新“热度”攀升

在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方面,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半导体晶圆制造智能系统项目在中国知名半导体智能制造系统服务商埃克斯工业的推动下,在横琴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埃克斯工业与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合作已成为合作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2021年11月,由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与埃克斯工业共同打造的合作区首个半导体制造行业展示中心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正式揭牌,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横琴聚集半导体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研发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
2019年,埃克斯工业联合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在横琴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和制造系统联合实验室,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博士后工作站。

“受益于私立大学的灵活机制,我们有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校企合作,接受企业的定向开发立项调研、专利成果转让、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支持初创企业等都是我们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产学研项目经理余佳丽表示,校方通过与企业沟通,按照企业期望的方式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
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2021年,澳门科技大学与珠海市人民医院签署共建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协议,在医疗融合、共建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平台、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层次合作。

由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横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新一代介入内放疗手术机器人可以依托该平台实现大健康领域产学研项目在横琴的产业化落地。
03
招式频出
盘活湾区人才“蓄水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其产学研平台也承担着科研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使命。
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让产学研融合发挥出更大动能?这是高校汲汲探索的问题。
“产学研示范基地扮演着吸引国际化人才、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角色。”余佳丽说。

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研究院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项目积极引入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资源,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合作区发展所需行业,联合UIC、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珠海科技学院等湾区院校,共建国际化职业培训基地,开展线上线下非学历教育,为合作区聚集、培养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还开展了“读懂澳门”系列培训,设立澳门历史文化、“一国两制”实践经验、政治经济和法律社会等系列精讲课程,为内地的合作伙伴描绘“澳门是什么样的”。
另一方面,研究院面向海外开展“读懂中国”系列培训,设立系列精讲课程,告诉海外企业和合作伙伴“中国是什么样的”。两项培训作为重点项目正在推进中。
接下来,
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希望
在国际人才引进上做一些突破和探索,
为合作区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工科基础、
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最终惠及合作区和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