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保安司公布,2024年首季青少年犯罪案件共31宗,較2023年同期增加6.9%,較2019年則上升82.4%;而2023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共106宗,與2022 年及2019年相比分別增加41宗及46宗,上升63.1%及76.7%。當局表示澳門近期青少年犯罪案件數量顯著增加的現象,相關的犯罪多發地點為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主要原因為朋友或同學間因玩耍或運動時發生衝突所致,但傷害程度較輕。為進行宣教作用,當局以青少年喜愛的社群媒體,例如網路短片、網路法律知識遊戲、“普法新TEEN地”、青少年法律推廣月等活動或平台進行普法宣傳,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興趣,加強普法宣傳,強化其法律知識。
然而青少年犯罪增加原因眾多複雜,包括社會環境變化,青少年易受不良資訊影響;原生家庭關懷和教育不足,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心理和行為發展的關鍵階段,尋求自我認同、自我評價和肯定,亦易導致生活迷惘,亦受同儕影響增大,更容易因小事產生衝突;以及學校社會預防措施仍有不足之處。為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普法內容需要更貼近青少年的實際生活,關注他們的熱門議題,如網路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同時,需要加強普法工作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以確保相關工作長期有效。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違法青少年特徵調查報告2023》顯示,近半青少年缺乏法律意識和知識,導致不了解犯罪後果。但青少年普遍未正視此問題。為此,政府多年來做了很多的推廣工作,也涉及眾多的部門,請問當局未來會否有計劃聯動及整合現有團隊與項目,成立如香港少年警訊的大型會員制度運作的公共關係組織,以加強普法作用?
二、以往家校合作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建立一個恆常而有效的溝通渠道及平台,對加強青少年的保護作用有重要幫助,但隨著澳門近期青少年犯罪案件數量顯著增加,當局如何分析現時青少年犯罪的趨勢,有否新方向去調整未來的防治工作重點,以阻止違法行為的發生?
澳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關於立法會林倫偉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