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一直將扶助中小微企發展列為施政重點,並為其提供各類支援措施。不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疫後居民和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中小微企經營日漸困難,甚至較疫情期間更加嚴峻。為改善中小微企經營狀況,政府近年持續致力盤活社區經濟,支援其數字化轉型,延長各項援助計劃還款期限,紓緩其還款壓力,等等,但中小微企整體經營狀況仍不甚理想。
聯合國指出,中小微企為地方和國家經濟作出重要貢獻,對身處弱勢境遇的群體,例如婦女和青年維持生計更為重要。如果得到足夠的支持,中小微企有可能促進經濟轉型、創造就業,促進公平的經濟增長。為此,本人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政府自去年起推出“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鼓勵企業善用電商及直銷渠道開拓市場。2024年度施政報告表示將推出“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支援服務”,進一步推動中小微企應用科技解決方案,透過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及管理能力。鑒於有關措施已實施一段時間,建議政府適時檢討有關措施對改善中小微企經營狀況的成效,優化措施,提升企業數字化競爭力。
第二,人員質素參差是制約中小微企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該根據業界發展需求,加強中小微企僱員職業培訓工作,提升中小微企人力資源素質,亦有助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權利。
第三,影響中小微企經營存續發展的因素各異,建議政府對中小微企經營狀況進行系統的調查分析,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中小微企面臨的不同的問題推出針對性的支援措施,促進中小微企在疫後逐步復甦。
第四,疫後居民及旅客消費習慣發生變化,對中小微企經營狀況造成影響。政府早前聯合商界推出的“周末北區消費大獎賞”對改善社區消費氛圍有一定成效。建議將有關獎賞活動擴展至其他區分,盤活整體經濟營商環境。
中小微企佔本澳企業總數超過九成五,是吸納就業人口的重要渠道。此外,中小微企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其穩定發展,可豐富居民物質生活需要。但近年中小微企面臨發展挑戰,希望政府與社會一起為其可持續發展共謀良策,鞏固經濟復甦基礎,穩定本澳就業形勢。
最後,鑒於今年內地深受極端惡劣天氣影響和破壞,不少地區暴雨洪澇災害嚴重,河堤崩塌,不少同胞喪失家園,地區經濟亦嚴重受損。近日,湖南湘潭縣決堤事件更是牽引人心。澳門與內地同胞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在此,建議政府帶頭捐輸,社會各界出心出力,守望相助,馳援受災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