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局數字,澳門2023年GDP升幅超過80%,年初更有財經雜誌將澳門評為全球排行第五的富裕地區。事實上得益於國家對澳門的支持,令旅客數字強勁增長,博彩旅遊業以及博彩稅收亦得到快速復甦。立法會議員羅彩燕認為,個別亮麗數字未必能夠全盤反映實況,呼籲政府不能掉以輕心,強調政府需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並且提出需要採取多種措施增加就業職位和出路,提升居民收入,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和招商引資等多項建議。
羅彩燕分析指GDP雖然是量度經濟的一項重要指標,但仍有不少局限,正如澳門在GDP大幅增加的情況之下,普遍居民體感與市場實況存在一定落差。她認為應該透過居民入息中位數與人均GDP作對比,更能夠體現出實際經濟狀況。澳門2023年人均GDP近60萬元(澳門幣,下同),而入息中位數只有17,500元,換言之居民全年入息中位數僅佔人均GDP約三分之一。按照國際標準,居民入息中位數應佔人均GDP一半以上,而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比例高達七成。
澳門經濟學會今年發表《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裡面提到:「民生區受消費外流影響,消費表現疲弱,與旅遊區的暢旺形成強烈對比。」從上述數字對比可以反映出,不論是GDP增量,還是博彩旅遊業的快速復甦,均未能惠及社區經濟以及提升居民收入。
她認為評估經濟復甦狀況,應該對比更廣泛的數據,尤其要以居民收入角度出發,從而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政策調整。她舉例指出,國家公佈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城鎮居民實際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反映出國家在促進經濟發展策略當中,亦從提升居民收入着手。
她續指自現屆特區政府就任後,澳門居民入息中位數的確比過去提升了,並且透過各種福利的支援,改善和提升了居民的收入。故她建議政府應積極跟隨國家政策及策略步伐,繼續發揮政府對社會財富分配的功能,以開拓更多就業職位和提升居民收入為目標,例如重啟關於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調查、加快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採取具普惠性的留澳消費措施、調升養老金的金額基數與維生指數掛鉤等措施,以刺激消費恢復社區經濟以及提升居民福利保障。
她舉例政府近日宣佈將會使用土地儲備開闢可容納五萬人的臨時戶外表演場地,正正響應澳門發展「演藝之都」,乃真正善用土地儲備發展新經濟板塊,既是德政,亦是新嘗試、新開始。她建議政府應持續善用土地儲備,招商引資開拓經濟板塊和就業職位,同時亦需要加大社會服務資助,以增加各類本地專業職位,唯有切實增加市場就業職位、完善退休和福利保障和提升居民收入向上流動,方能夠切切實實均衡地推動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