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預測,2028年本地人口將有611,800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有127,400人,佔本地人口的20.8%,本澳將正式踏入超老齡社會。參考2022年社會保障基金年度報告,目前恆常的福利金包括養老金、殘疾金以及額外給付,相關支付金額在2022年達55.3億,其中養老金較2021年增加2.6億,增幅達4.7%。
隨著本澳老齡人口的進一步上升,相信相關給付金額將於未來急速上升。因此,政府有需要儘快根據社會保障制度的構想,完成強制性公積金制度的建設工作,實現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構想,以確保本澳市民退休保障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按照《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審視報告》的建議,對2021至2023年觀察期期間本澳整體經濟復甦情況進行總結,但在具體落實方面,施政報告只表示會因應總結報告的分析意見,持續評估推進強積金的可行性,在落實強積金方面仍然未見階段性工作規劃。
此外,參考社會保障基金年度報告,2022年參與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的僱主有285名,主要集中在社服機構為主、商業機構、教育機構及公共事業機構,其中社服機構高達43.5%,其他領域則相對缺乏,可見政府有必要推出更多鼓勵措施,推動更多僱主參與;同時,政府亦須總結各地政府的實施經驗,提前做好制度優化及教育普及,為未來強積金的實施做好準備、凝聚勞資雙方及居民的共識。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針對本澳強積金制度的推動工作,請問政府按今年施政報告內容,是否按照《審視報告》實施時間表方案二開展?若是,政府又有何分階段的工作計劃,以確保強積金的前期準備工作於2026年得以落實?
- 請問政府在現時推動更多僱主參加非強積央積金方面,有何進一步鼓勵計劃?為了避免對中小微企產生壓力,請問會否考慮為中小微企給予專項的稅務減免措施,確保強積金的順利推行?
- 參考香港實施經驗,社會的關注點在於如何降低強積金受托人的管理費及行政費比例。請問本澳現時非強制性央積金管理及行政費用佔居民投資回報的佔比情況為何?當局又有何措施以降低相關費用佔比,使投資表現更符合市場狀況?
澳區政府社會保障基金會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