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議員之聲 議員之聲|羅彩燕就加強精神健康社會關注 降低消極情緒不良影響提出書面質詢(附質詢回覆)

議員之聲|羅彩燕就加強精神健康社會關注 降低消極情緒不良影響提出書面質詢(附質詢回覆)

2023年7月,澳門發生了一宗令人震驚的輕生命案,一名母親疑投毒欲與十四歲女兒一同輕生死亡。本澳近年來亦接連發生多宗輕生個案,值得社會大眾更多的討論關注與反思。根據衛生局有關資料顯示,本澳2023年第二季錄得24宗輕生個案,第三季錄得15宗輕生個案,較2022年同期以及2023年第二季統計數字均有所下降,可見有關部門在事件發生後持續採取了一定預防措施並有所成效。但統計數據往往未能完全覆蓋整體社會情況,很多悲劇往往都發生與統計數字之外,故此,加強精神健康宣傳,及早發現及排解市民精神壓力在社會精神健康建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對於輕生報道的處理,傳媒均會採取「六不六要」新聞專業守則,避免出現社會模仿現象或者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有學者認為基於社會大眾普遍對於精神健康的認知不足,且對「精神病」具負面標籤化或抵觸情緒的現象,有可能會加劇對精神健康問題的忽視。有關當局亦指出輕生的原因雖然錯綜複雜,但早已有不少的研究和專家學者指出「焦慮、憂鬱」與輕生息息相關,甚至是其起因和先兆,但兩者在社會上卻一直缺乏足夠的關注和認知。

忽視焦慮所帶來的預警作用,可能會令一些初期的情緒病患者錯失了最佳治療和介入機會,最終可能會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乃至出現悲劇。澳門大學與鏡湖護理學院曾對新冠後的澳門市民精神健康狀況作調查,調查結果雖然反映大部份市民心理健康處於穩定狀態,但仍然有相當一部份市民出現焦慮和抑鬱,甚至是重度失眠的情況,並且他們對尋求精神或心理健康支援的意欲並不高。

對此,本人謹提出以下質詢:

  1. 有關數據顯示,在當局和社會整體的共同努力下,本澳輕生個案數字有所下降。請問有關當局未來將採取何種恆常性措施以進一步降低本澳輕生率,增強社區精神健康建設?會否考慮善用科技平台加強宣傳渠道或製作相關自我心理健康檢查APP等,運用科技手段降低消極情緒不良影響?
  2. 請問有關當局如何透過主導促進民間跨專業團體合作,加大對心理健康相關社服的支援與指導?有何計劃逐步構建成熟完整的專業體系和人員隊伍,強化社會安全網,減少悲劇發生?
  3. 請問有關當局有何措施提高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有何手段進一步向不同年齡層市民科普有關醫學知識,令其正確看待精神健康問題?

澳區政府衛生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