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道中學隆重舉行「小行星發現成果發佈會」,公佈天文小組師生共同發現一顆主帶小行星,成果獲得國際天文聯會認證,並獲發臨時編號「2023HZ9」,成為澳門地區首次發現小行星。為此,中國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梅苞到場向天文小組師生、校友頒授“小行星發現證書”。及後由老師金鑫,學生鄭樂兒、歐可盈、謝玉婷向一眾嘉賓分享成果。

眾嘉賓到贺,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 教育與青年工作部教育處 岑嘉儀處長,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林文達代副局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 區榮智委員,培道中學校董會副主席 賀定一女士,培道中學校董會副主席 劉藝良先生,澳門科技大學 李行偉校長,澳門科技大學校監顧問 許敖敖院士,培道中學校董會副主席 邱庭彪先生,中國小行星基金會 梅苞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宗秋剛主任,澳門科學館 張雄發副館長,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張小平教授,澳門科學教育促進會 程裕昇理事長,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 鄧志培助理所長,永利澳門及永利皇宮社區及政府關係 張詩敏副總裁,中國電信(澳門)有限公司行業拓展部 陳展鴻總經理,澳門書法家協會龔寶美主席,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倫永燊主席等,未能盡錄。
培道中學 李寶田校長自2012年起重組天文小組,讓學生進行系列天體觀測和專題研習活動,大力推動對太空科學探究與科學、科普學習,十年來在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行星與月球研究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開展多項創新探究項目及發佈論文,如2015年『小行星大樣本光變觀測與研究』第一階段結題報告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一等獎,2016年近地小行星2011UW158光變數據時間序列分析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十佳獎,同年開設科普科研「金種子計劃」。2021年培道與紫金山天文台簽訂籌建小行星觀測協議,及後更進行「大灣區、珠澳兩地天文科普平台共建合作」簽約,讓學生有機會在不同的平台上進行天文學習與實踐探研。
天文小組十多年如一日,堅持科普教育,聚焦於探究性項目學習,專注在小行星領域進行研究。期間,學校曾多次組織學生前往各地天文台進行實地考察。疫情期間也一直堅持進行遙距觀測。今年2月疫情結束後,繼續帶領學生前往紫金山天文台學習探研,終於在今年4月底,學生成功發現一顆小行星,並且上報紫台,9月初再次觀測到該小行星後,隨即上報國際天文聯會驗證後,獲發臨時編號「2023HZ9」。此科普成果意義重大,是澳門地區首次由師生參與發現小行星,突破零記錄,這是對培道中學多年來堅持探究式科普教育,推行跨學科學習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肯定,獲得豐碩成果。培道中學在澳門科技大學、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學者帶領攜手搭建一個中學生太空科學探究學習平臺,將中學生的科學探究學習搭建在高等院校的研究項目上,令學生走出校園,站在科研第一線,親身體會科學探索的過程與方法,精進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相關學科知識,以及科研興趣和精神。為太空科學及科普學習活動開展增添豐富的科普教育和教材,培養學生早定學習生涯規劃,向科研方向發展,用科學建設服務社會,將創新科技帶給人類優質、安全生活素質;培養具國際視野的澳門創新科技人才及國家太空科學探究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