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治安警公佈數據顯示,剛結束的內地為期八天的十一黃金週,本澳旅客總出入境超過一百八十六萬三千人次,入境約九十三萬一千多人次,出境約九十三萬二千多人次。數據表明本澳旅遊業復甦勢頭強勁,而交通承載力再次面臨考驗。
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表示,自疫情開放以來,日益增長的旅客來澳旅遊消費,對本澳的經濟復甦帶來利好因素。然而,在疫情期間,由於大量旅遊巴和的士司機轉行,導致旅行社“有車冇人揸”,的士“一車難求”等現象。特別是在旅遊旺季,大批遊客滯留在各個出入境口岸,常見的士和巴士站大排長龍;另外,日前颱風“小犬”吹襲期間,關閘口岸等候的士人龍長至百米,場面一度狼狽不堪,更有不少視頻通過社交平台傳播出去,嚴重影響了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形象,對旅客和居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長遠而言,更可能導致出現“巴士上不到、的士截不到、輕軌去不到”的不良觀感,加劇了居民與旅客爭奪交通資源的矛盾。陳冰冰認為,為符合本澳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公共交通和道路的全盤性規劃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
現時本澳面臨交通問題主要原因是的士數量不足,巴士承載力封頂,輕軌路線短且未能連結主要出入境口岸,步行系統不連貫等系列性問題。陳冰冰認為,本澳巴士承載力確實已經封頂,建議政府在增加點對點短線服務上進行研究,此外利用巴士接駁到輕軌站,引導遊客乘搭輕軌,減輕巴士承載量的部分負擔。
她稱,澳門地方小而精,綠色出行、步行遊澳門不但能夠減輕公交的壓力,同時可帶旺社區經濟,因此,建議政府深入研究步行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利用行人天橋連接現有的步行路,在與博企共同打造片區活化的同時,一併研究將遊景點與商業區相結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同時減輕道路和公交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