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受颱風“小犬”影響本澳天氣,暴雨下路環石排灣馬路聯生圓形地巴士總站對面發生山泥傾瀉,波及數部停泊的汽車。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表示,事件對居民財產造成損失,實屬不幸,幸好事發時候沒有行人經過,並未造成居民人身安全事故。事實上,本澳山體剝落,山泥傾瀉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在風雨季節更是如此,例如早前加思欄馬路亦曾發生較嚴重的山泥傾瀉,並對居民安全和財產造成破壞等前車之鑑,因此她呼籲政府應加強對山體環境維護的巡查和加固工作,避免事故發生。
陳冰冰指出,本澳地少人多,不少山體和綠化區都是居民日常散步和休閒活動的首選,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澳門現有山體斜坡兩百四十七個,政府按高中低斜度做了風險級別分類,並成立斜坡安全工作小組定期對斜坡的安全工作進行巡查和維護。她續指,本澳的山林修復工作可追蹤到五十年代,經歷不同年代的修復後,現時以生態修復為主,人工促進更新為輔,並逐步清除衰退樹種以及藤蔓覆蓋山體導致的山體表面“綠油油”底層“光禿禿”的不良情況。近年來,市政署分階段完善山體的修復和綠化工作,主要分佈在松山、大潭山和路環島等地,至二O二四年目標完成一百二十公頃的修復面積和十二萬朱適合本澳生長環境的苗木種植任務,現時不少山體修復已經初見成效,但是澳門不少山體是花崗岩為主,在種植方面仍面臨不少的挑戰,全面完善山體的綠化、修復和防治水土流失仍須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令居民能安全享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陳冰冰稱,本澳風雨季節較多,特別近年來颱風和暴雨天氣時常發生,並出現多個超強颱風等惡劣天氣,建議當局除需要繼續從長遠方向進行山體修復工作外,短期內還應持續加強巡查和評測本澳山體地質環境等情況,及時對仍未完成修復的山體做好防止水泥傾瀉的鐵絲網加固工作,並在颱風暴雨來臨前加強宣傳,並為附近的汽車停泊位做好安全標語或禁止停泊提示等,最大程度減少極端惡劣天氣下發生意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