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各政府部門合力開展工作,以改善本澳沿岸水質和解決污水臭味問題,例如糾正污水渠錯駁、興建截流器、優化排污口的設置和改善升級現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等。近期亦開展林茂海邊大馬路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和內港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等工程。
本澳近岸水質不佳和衍生臭味等情況多年來備受居民關注,最為凸顯的包括北區及黑沙環沿岸污水問題,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而氹仔至路環沿海單車徑的部分位置,亦不時有居民反映有污水臭味的問題。《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2》數據指出,2022年本澳整體海域水質總評估指數及非金屬評估指數均較2021年有所下降,但當中仍有8個監測點非金屬評估指數超出標準值;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及非金屬評估指數較整體海域水質高,且沿岸水質非金屬評估指數有超標情況。
現時,本澳共有五座污水處理設施承擔全澳污水之處理工作,總處理能力最高達每日35.6萬方米。2022年澳門大部份污水處理設施日均污水處理量及年增幅均錄得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統計資料顯示,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為147,941立方米,超出其每日最高處理量,當中有大約三成污水只經基本處理;而處理後的污水中,總懸浮固體等指標的日均值錄得超標。隨著經濟復甦和旅客增長,各新城區域人口遷入和城市發展,污水處理工作仍面對一定壓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過往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和氹仔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多次出現部份指標超標,當局指出與進廠污水的污染負荷過高所導致。隨著經濟復常,本澳整體將面臨更大的污水處理壓力,預期澳門半島和路氹填海區升幅更為顯著。請問當局未來會如何因應城市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污水處理壓力作出檢視並針對性加大處理能力?當局有何長遠措施以保障本澳污水處理的質量?
二、本澳近岸水質整體有待提升,其中筷子基和內港監測點的重金屬和富營養化指數尤為嚴重,當局稍後將開展工程加以改善;但北區及黑沙環沿岸,以至路氹海邊單車徑的部分位置,亦一直有污水及所衍生的氣味擾民的問題。當局曾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近年沿岸水質不良的主因包括生活污水錯駁及非法排污和合流系統的污水截流下水道長期滿流而未能正常進入污水處理廠而直接溢流至沿岸,環境保護局表示已聯同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治理。針對上述所指問題,請問當局是否已作出全面檢視排查?後續處理情況如何?目前的治理方案成效怎樣?
環境保護局就質詢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