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本澳積極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亦是「人才培育」的根本,組建及穩定優秀的高校師資隊伍十分重要。然而,高等院校尤其是私立高校教學人員的基本福利待遇,與中小幼教育及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無免費衛生護理及專業發展津貼等。對此,本人建議特區政府投入資源,完善高校教學人員的福利保障,提振士氣,培育更多本地高校教學人員。
參考第12/2010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公立學校教師及教學助理員職程制度》及第3/2012號法律《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稱《私框》),公私立學校的中小幼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教學人員獲特區政府一系列保障,可按服務時間、工作表現評核及專業發展三因素評定職階、職級,從而獲得相應的薪酬福利,且可免費取得公共衛生機構提供的衛生護理,當中私校教學人員更獲發專業發展津貼,以財政支援方式助其專業發展。
反觀本澳高等院校尤其是受聘於私立高校的教學人員主要受《勞動關係法》保障,未跟得上其他教育階段教師的福利待遇;同時,特區政府編制的《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當中針對院校及教研人員發展方面,傾向提供更多科研項目及研修計劃的參與機會。高校教師面臨科研項目申請、完成學術研究績效,承擔教學任務等,甚至要處理行政工作,壓力倍增,工作時間長,容易出現職業病。本人建議當局致力提升本澳科研水平的同時,切勿忽略高校教學人員的需求,應積極探討大學教師福利待遇的合理性,如參考《私框》經驗,提高他們的基本福利保障,讓他們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學術研究、提高教學能力,並照顧其身心健康。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本人接獲高校教師反映,近年老師人數難以跟上學生增幅,影響教學質量,請問目前本澳高等院校整體的師生比例如何?有關部門會否考慮採取可行且人性化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學人員的福利保障,如參考《私框》經驗,向高校教師提供公營機構的免費衛生護理、發放專業發展津貼,以及完善退休保障等,從而提振士氣,穩定高校師資隊伍,推動教學質量提高?
二、另外,在培養及建設本地師資隊伍方面,請問政府會否考慮向私立高校的教學人員提供更多條件,讓院校積極協助本地有志人士提高學術水平,以培育更多本地師資及研究人員?同時,請問會否研究推出鼓勵措施吸引長居外地的澳門學者回流,推動澳門高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