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議員李良汪早前質詢特區政府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指引》推出後,有否按照當中的支援措施,對各非遺項目作消失風險評估,以制定保護計劃,以及對消失風險較大的項目有何有效的保護措施支援。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覆稱,該區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指引》的相關規定,持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定期對本澳的非遺項目進行追蹤記錄和研究,了解其傳承現狀,並持續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工作,適時更新非遺清單,對具重要文化價值的非遺項目納入法律的保護。文化局亦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指引》,推動和配合評估有關保護單位和傳承人的相應保護計劃和工作。
而對於李良汪質詢政府會否研究將非遺納入到正規教育當中,尤其考慮將手工技藝的項目加入到職技教育中,讓學生利用非遺發展就業技能,並加強非遺的實踐和傳承。梁惠敏回覆稱,特區政府實施《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通過品德與公民、常識、歷史等科目,培養學生認識、欣賞和保護澳門的文化遺產。同時,教青局出版相關科目的教材,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本澳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及保護方法;亦支持學校開設國際廚藝、武術、舞蹈表演藝術、音樂等高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當中包含非遺的教學內容。此外,教青局持續透過多元形式開展非遺的教育工作,包括自二O一六/二O一七學年起組織青年學生欣賞粵劇的優秀戲曲演示;鼓勵和資助學校開辦有關非遺的餘暇活動;支持學校、社團、機構及企業合作開展相關職業技術教育活動及入校培訓,如“土生葡菜大師班”名廚大師技藝展示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之小匠人系列活動、嶺南獅藝傳承計劃等。
另外,李良汪要求當局交待在非遺推廣方面,會否按分類在旅遊旺季時舉辦大型推廣及體驗活動,以及會否將非遺項目資料數字化,構建非遺數字博物館,方便各地人民在線上了解及欣賞,藉此擴大本澳非遺項目的知名度。梁惠敏回覆稱,文化局亦在不同節慶活動加入非遺元素,包括於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嘉年華、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及益隆炮竹廠舊址新春節慶活動等,加入涼茶配製、唐餅製作技藝、詠春拳、舞獅、葡萄牙土風舞及八音鑼鼓等非遺項目的展示和體驗,並於每年舉辦的文化傳播月舉行多項非遺活動。此外,旅遊局在內地大型路展中加入非遺元素,亦透過二O二三年度“美食文化推廣”及“社區旅遊經濟拓展”專項資助計劃,鼓勵本澳社團善用社區資源,融合傳統信俗、美食、手工藝和民間節慶等,在各區舉辦特色旅遊活動,推廣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對於“旅遊激勵計劃”的海外團體申請者,旅遊局可提供包含非遺推廣元素的文化及美食體驗活動等支持項目。
此外,文化局通過澳門活動網“享澳門”(enjoyMacao)網站分享本澳非遺傳習群體舉辦的活動,同時與不同媒體平台合作推廣,並製作非遺項目的宣傳短片上載至澳門文化遺產網站讓公眾參閱。文化局將持續優化非遺的推廣工作,讓不同的群體感受澳門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