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 照 行 政 長 官 的 指 示 , 本 局 對 立 法 會 2022 年 12 月 6 日 第1156/E888/VII/GPAL/2022 號函轉來,李靜儀議員於 2022 年 11 月 25 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 2022 年 12 月 7 日收到之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包括科學素養在內的各種素養,普及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力。在政策層面,把“發展學生軟實力”和“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列為《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學校課程與教材層面,把“科學與科技”列為中、小學生的必修學習領域,通過“常識”、“自然科學”、“資訊科技”等必修科目,讓學生有系統和有目標地學習科學知識、發展科技能力。同時,出版小學《常識》教材,推出“綜合應用技能教育”課程指引等資源,支援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工作。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以下簡稱“教青局”)支持學校發展校本的跨學科綜合應用課程,在課程中融入科技教育元素,自 2019/2020 學年開始,推出“綜合應用技能教育”先導計劃,透過資助方式支持學校在初中教育階段開設課程,以及購置相關科普設備。為進一步推進科普教育,2022/2023 學年“學生潛能發展”資助主題設置科普類型專項培訓活動申請,鼓勵學校開展相關項目,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教青局持續開展具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科學及科技專業知識,2018/2019 至2021/2022 學年期間共開辦超過 100 項相關教學人員培訓活動,提供逾 4,600個培訓名額。教青局透過舉辦及支持學生、青年參與學界比賽和各類科普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及青年的創新思維,提升科學素質,2022 年逾 4,200 人次參與各類學界數學及科普比賽和活動。教青局亦組織學生及青年參與國家科普教育活動、參觀設於澳門高等院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加深其對國家發展的認識及興趣。
為促進學校營造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圍,發展學生科普潛能和志趣,教青局持續與澳門科學館合作,透過開展與中、小學課程相結合的“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打造科普的校外教室,舉辦相關的工作坊、展覽活動等,豐富學生多元的科普學習經驗,並將合作推出“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以青少年學生為對象,致力打造成為培養未來科創人才的搖籃。澳門科學館將有序建設更多科普教學資源,以及與學校建立館校合作的機制,為學校使用該館硬件資源和設備、借用教具等提供便利,進一步推廣科普教育。
自 2022 年起,特區政府成為澳門科學館主要股東後,澳門科學館訂定了中長期發展方向,積極開展科普公眾教育及深化與基礎教育的多層次連結。2022 年 1 月至 11 月的入場人次比去年同期有近 10%的增長;與學校開展的館校合作活動,參與的學生人次亦比去年同期有近 50%的增長。疫情以來,澳門科學館積極配合衛生部門發出的各項防疫指引,設定展館及部分設施(如天文館及兒童世界)入場人數上限及執行人流控制措施,故部分時間,尤其是節假日期間會出現未能購買即場門票的情況。澳門科學館正持續優化預售及輪候制度,並積極利用場內外的不同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教育活動,包括加入科學與科技元素的各類工作坊、展覽、話劇及音樂表演等,務求為參觀者提供更多樣化的科普教育體驗。
局長
龔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