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2日
為了解決本澳市民置業安居的訴求,本屆特區政府自上任後就提出五個置業階梯房屋政策,讓市民依照其經濟和家庭狀況選擇所需的住房單位。當中夾心房屋能有助未在私樓市場上車的市民提供機會,令他們安居樂業,故提出後得到社會普遍認同。經過數年的爭取,《夾心房屋法律制度》草案終出台,為未能承擔私樓樓價的居民提供上樓的希望,亦是完成房屋五階梯政策的重要一環。因此,本人投下贊成票。
社會普遍認為夾屋質量應高於經屋,但出售限制則應低於經屋,才能滿足不同收入市民的住房需求。我們需要指出夾屋雖然是以公共資源協助市民上樓,合理地作出限制是需要的,但亦應適當保留彈性。其中我們認為條文中的申請條件、居住狀況、限制轉售年期、首購定價,補價及曾享受房屋福利人士申請限制等方面,仍可再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讓購買夾屋的市民及家庭能真正解決居住問題。
所以,建議政府進入小組細則性討論時,考慮調整禁售期期限或轉售限制,以及把曾享受房屋福利融入為計分項目。同時,在房屋規劃上加快夾屋規劃及興建工作,讓法案生效時申請家團能盡快上樓。另外,建議未來從鼓勵生育政策的角度考量,為青年家庭從戶型設計、計分排序及房貸等方面,推出針對性的政策,助他們上樓,讓整個房屋政策更好地回應青年家庭的置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