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資料顯示,2024/2025學年的融合生總數有2,870人,較上一學年增加243人;較2020/2021學年則大幅增加839人,融合生人數持續增長,反映融合教育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幼兒及小學階段的融合生人數有1,762人,佔總數的六成。議員李良汪指出,按照上述情況,可以預視未來初中及高中階段的融合生學額需求將大增,現行的融合教育體系將面臨挑戰。
在教育銜接方面,本澳現時共有51所學校提供融合教育,但當中僅21所提供“一條龍”教學服務,部分在非“一條龍”學校就讀且未獲保送中學的融合生,在升中階段面臨尋覓融合學位的困難,加上現時並非所有開辦中學教育的學校均提供融合教育,導致融合生在升中方面存在銜接缺口,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
他認為,師資配置對融合教育發展至關重要。雖然當局強調透過持續開辦培訓課程及資助校本融合教育教師培訓,同時本澳高等院校也將特殊教育相關的內容融入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讓更多教師在入職前能掌握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然而,隨着融合生數量上升,相關專業人力資源需求相應增加。當局需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融合生數量增長趨勢,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師資培訓與專業團隊發展規劃,以確保各教育階段都能獲得適切支援,進而推動更多初中及高中教育階段的學校開辦融合教育。
李良汪強調,若能及時發現兒童發展遲緩並及早介入治療,可有效減輕障礙程度,甚至有機會趕上正常發展水平,同時降低未來的醫療與教育成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每投入1元於早期療育工作,可節省特殊教育3元的成本,3歲以前作早期療育的成效是3歲以後10倍的功效,然而,目前本澳早療服務資源仍然緊張,有家長反映評估及治療輪候時間過長,兒童無法及時獲得適切治療,質疑介入治療成效。期望當局完善早療服務體系,全面檢視供需狀況,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縮短輪候時間。
李良汪質詢對於初中及高中階段的融合教育銜接與資源配置,當局有何具體對策?並要求政府交代,除了現有的培訓資源外,當局是否已制定更具策略性的方針,系統地擴大融合教育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團隊規模,從而全面提升對融合生的支援能力?
此外,他提到,早療服務對改善包括融合教育在內的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發展問題至關重要,但有家長反映目前服務輪候時間過長,導致不少兒童未能及時獲得適切治療,影響介入成效。質詢當局會否研究與私人市場合作,進一步優化早療服務成效?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