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11月6日,澳門科技大學唐廷樞研究中心、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珠海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珠海市唐廷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指導的「香山文化青年學者研習營2025」在珠海科技學院開營。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強(線上),澳科大副校長唐嘉樂、龐川,珠海科技學院黨委書記、理事長廖立國,珠海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鳴,廣東歷史學會副會長胡波,中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梁錦勝,珠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升飛,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珠海市唐廷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林廣志,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進峰,珠海科技學院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工會副主席、珠海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王奕衡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戲劇學院、貴州省委黨校、澳科大、珠海科技學院的師生,相關研究機構代表近300人出席。

李國強副院長致辭指出,香山地區歷史悠久、文脈淵遠,近代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引領時代發展的傑出人物,推動構建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體系雛形,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歷史研究院與澳科大合作共建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致力構建澳門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積極推動澳門學、香山文化、中國近代史等領域的深入研究,持續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貢獻智慧和力量。本次研習營旨在增進青年學者對香山文化的理解與研究,促進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推動香山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寄語青年學者秉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相互尊重,深入研討,充分交流,在觀點的交鋒與融合中拓寬學術視野,提升研究能力,收穫真摯友誼。
唐嘉樂副校長致辭指出,深入挖掘香山文化的豐富內涵,對推動文化繁榮、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灣區融合、實現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舉辦青年學者研習營,旨在搭建更高層次、更廣範圍的學術交流平台,促進澳門與內地青年學子的交流,共同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貢獻力量。澳科大自建校以來發展迅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歷史學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強調澳科大重視與珠海、中山的交流聯繫,已在多個領域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展望「十五五」,澳科大將與社會各界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共同推進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
劉鳴校長致辭表示,珠海科技學院自辦學以來始終秉承「愛國、勤奮、和諧、創新」校訓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已培養大批優秀人才。香山先賢以開放包容的世界眼光、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商戰救國的維新意識、教育興邦的遠見卓識,共同鑄就了香山文化獨特的精神品格。香山文化為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邏輯,提供了寶貴的地方性知識與思想資源。本次研習營的成功舉辦,是各方精誠合作、協同創新的典範,將為香山文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為推動相關領域學術進步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廣志所長作題為《澳門科技大學香山文化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的主題報告,系統梳理了澳科大近年來在香山歷史文化、澳門學、中國近現代史方面的研究與教學新進展。在澳科大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山文化研究已構建起有機構、有團隊、有期刊、有平台、有基地、有課程的「六有」體系,為後續深化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將以學生為中心推進香山文化研究,拓展學術視野,合作創建「香山文化實驗室」,積極發揮香山文化在促進「國家統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增強全球華人華僑文化認同等方面的作用。
來自全國11所高校的青年學者參加本次研習營,學習湯開建講座教授的治學方法和學術精神,圍繞香山文化開展深入交流與研討,考察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鄉思館、珠海留學文化館。研習營特邀多位著名學者擔任導師,對參營論文進行細緻點評,並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最佳陳述獎19名。營員立足史料、發掘史料、研究史料,對以下議題展開研討:鄭觀應所著《盛世危言》及其日記的書寫與傳閱,鄭觀應的憲政改革觀及其聯暹抗法和捐賑事功,鄭觀應與鄭藻如、王之春、謝家福的關係;唐廷樞與李鴻章的關係;孫中山的道德改良觀;香山人物與西學東漸,香山買辦與近代中國茶業資本的早期發展,香山紅色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思考;澳門趙氏家族與中華文明的傳承,澳門崇實學校的發展歷程與社會認同,在澳耶穌會士漢語的學習情況;王韜歷史分期理論;清代鄉村穀貸,清末英法水銀公司與近代中國採礦技術發展,清末直隸籍貫民人官員量化分析,戊戌時期官員群體的體用觀等。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發掘了許多新史料、提出了許多新觀點、形成了許多新知識,展現了青年學者的學術活力,是香山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