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來到澳門,是回歸後我第一次來,感覺非常棒。我感受到澳門就像美國拉斯維加斯一樣,馬照跑、舞照跳,和美國媒體的報道完全不一樣。」鳳凰網在澳門舉辦的華人之光頒獎禮上,美國華商會會長鄧龍先生的這段感言,簡單,卻打動人心。
同樣,今年8月首次來澳門的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也用最直白的話說,這裡是「美食之都,奢華之都」,他覺得「台灣人一定會喜歡,大陸朋友也把她當作天堂」。
還有一位來自台灣近80高齡的著名媒體人,他也是澳門回歸後首次來此地旅行,短短的兩天,澳門的繁華與活力,讓他驚訝與感動。他說,長期以來台灣把目光更多聚焦在香港而忽視了澳門,大陸實行的「一國兩制」,澳門也是成功的樣本,台灣應該加強與澳門交流,更多的瞭解澳門,走近澳門。
一位是海外商界領袖,一位是寶島市井達人,還有一位是台灣老人,背景迥異,感受卻如此相通。他們不經意的幾句話,比任何長篇大論都更清晰地告訴我們:澳門「一國兩制」的故事,我們理應講得更自信、更響亮。
長期以來,由於澳門發展得益於支柱性產業博彩業,內地人訪問澳門有一定的限制,甚或有「汙名」之說,讓我們往往羞談澳門。這種 「羞」,本質是對 「產業標籤」 的過度聯想 —— 將博彩業單一等同於澳門的全部,忽略其作為特別行政區的多元屬性;也源於資訊不對稱下的認知慣性,未意識到博彩之外,澳門的歷史底蘊與民生活力同樣是其核心特質。但是鄧龍先生的「意外」和台灣網紅的「贊嘆」, 以及台灣老者的驚訝,恰恰照出了一種普遍的認知偏差。當一些人還帶著舊眼光想像澳門時,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人,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的娛樂場依然熱鬧(馬照跑),市井生活豐富多彩(舞照跳),成了一個讓四方遊客都感到舒適、開心的地方。這種親眼所見與固有印象之間的差距,正說明澳門的真實面貌,需要被更多人瞭解。
我們自信的底氣,來自澳門實實在在的發展。澳門的「馬」沒有停步,而是跑得更穩、更遠了。它不再只依賴傳統的賽道,而是努力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成為連接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橋梁,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拓著全新的發展空間。這一切,讓澳門的繁榮有了更堅實的根基和更廣闊的視野。
我們自信的底氣,也來自澳門融洽自在的社會氛圍與豐富多姿的舞臺。這裡的「舞步」,帶著中西文化四百多年交融形成的獨特節奏,讓初來乍到的海外華人同胞感到親切,讓內地朋友覺得放鬆。而這種自在,源於澳門同胞對祖國發自內心的認同。社會的祥和與生活的活力,在這裡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相輔相成的和諧整體。
鄧龍先生和台灣網紅以及老先生的話,是真實的見證。他們讓我們看到,「一國兩制」在澳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可感、充滿生機的生活場景。

澳門的精彩,不該是「牆內開花」。讓我們帶著這份底氣,打破敘事的緘默,把這裡「馬照跑、舞照跳」的平常與不凡,大大方方地講給世界聽。讓澳門這座蓮花小城,以其獨有的光彩,溫暖而有力地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與活力。
(作者:鳳凰衛視編委 鳳凰網資深總編輯)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