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2025 年 10 月 22 日至 10 月 31 日,值台灣光復 80 周年之際,「鑑往知來・復興中華 —— 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 80 周年史料展」於台北中華婦聯總會隆重舉行。本次展覽由中華婦聯總會、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南京市台屬聯誼會共同主辦,台灣光復紀念協會、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等兩岸多家民間社團協辦,通過近二百幀珍貴歷史圖片,系統展現從《馬關條約》簽訂到台灣光復的壯闊歷程,彰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

五城接力跨海峽 十八社團拼綴精神長卷
10 月 23 日上午,台北中華婦聯總會內燈火璀璨,五十餘位台灣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在知名文化學者胡蕙霞的主持下,開幕式莊重啟幕。中華婦聯總會主委雷倩在歡迎詞中深情回望:「宋美齡女士創立本會 75 載,始終堅守民族立場。她深信,我們中國人民,堅信勇敢而體面地面對危難,比卑劣而恥辱地面對危難更明智,這種精神正是抗戰勝利的密碼,也是今天兩岸同胞共辦巡展的初心。」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理事長胡敏越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強調,這場歷時半年的文化盛事,以史料為證,拼出了中華民族從屈辱到抗爭、從不屈到光復的「精神拼圖」,深刻印證中華民族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榮譽理事長王忠義則以抗戰精神為引,呼籲兩岸同胞共同弘揚傳承親愛精誠。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陳志玲的賀詞道出兩岸心聲:「台灣從來不是『孤立的島』,抗戰時五萬台胞跨海參軍,光復時兩岸同胞同聲歡慶,這份血脈相連的力量從未斷裂。」

10 月 25 日,近 200 位各界嘉賓齊聚台中霧峰林家故居共慶台灣光復。林幼春、丘逢甲等台灣抗日志士後人共同點亮十餘盞「紀念抗戰勝利 告慰先輩英靈」之燈,傳遞兩岸同心實現民族復興之願。自 4 月 17 日《馬關條約》簽訂 130 年之際在南京靜海寺啟幕,至 10 月 25 日光復紀念日於台中傳燈,這場跨越海峽的巡展以「屈辱・抗爭・復興」為主線,串聯南京、連雲港、澳門、香港、台北五城,鋪就「從歷史深淵通向民族復興的精神天路」。兩岸暨港澳超過 18 個民間社團、文博單位及組織同心接續,讓塵封史料跨越山海,拼合成一幅可歌可泣的民族記憶長卷。正如策展方所言:「中華民族的抗戰始於台灣,也終於台灣。這條巡展之路,正是對歷史本源的回歸與致敬。」
寶島傳燈續信念 微光匯聚照亮復興路
「燈照無明,傳燈續志」。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承載著光明與傳承寓意的「傳燈」儀式,成為本次台灣巡展最感人的篇章。從台北開幕式傳燈共慶,到台中霧峰林家故居的薪火相傳;從高雄同胞的聯動呼應,到五指山公募的抗戰英烈追思,連日來,寶島各地燈光次第點亮、遙相呼應。每一盞燈都象徵對歷史的銘記,每一次傳燈都寓意著信念的延續,微光雖弱,然可聚少成多,匯聚成河,恰似兩岸同胞心中的民族大義,終將驅散分裂迷霧,照亮未來統一之路。
巡展收官不落幕 復興之路再啟程
本次巡展巧融地域特色:南京靜海寺的屈辱之殤、連雲港陸海交匯的抗爭之勇、澳門「歸航遊子」的港灣見證、香港香江抗戰的英勇之事,直至台北光復時的神州共慶,每一站均結合地域特色深化展覽內涵。策展人、南京市台屬聯誼會會長沈文龍表示:「五城巡展不僅是史料的遷徙,更是民族精神的接力。當兩岸同胞共同觸摸歷史的裂痕,裂痕終將癒合為復興的圖騰。」
這場歷時半年、覆蓋五城、吸引逾十萬觀眾的巡展雖已收官,但其精神火炬卻已燃遍兩岸。正如展覽結語所言:「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今日之傳燈,不僅為告慰英靈,更為照亮兩岸同胞攜手前行之路 —— 以史為魂,以心連心,共繪民族復興藍圖。

微信扫一扫打赏
